能否给个“宋选拔人才以策论为主”的索引文章之类的。
你这个说法违背常理,
宋以德行反对诗赋,所以经学必定受重视。
经义的散文阐释代替的基本上是唐诗赋的位置,
中晚唐的科举诗赋比贴经杂文等其它都重要。
所以宋顶多经义和策论并重,不可能策论为主。
另外,
宋人诟病唐科举最多的地方就是唐不重道德大义,
后世对宋士人的评价也是德多于才(宋死节进士多)。
这也和你所谓的经学在科举没什么影响矛盾。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内容上讲不错
: 但经学的现实影响是远不如策论的
: 这与唐进士考诗赋一样
唐最重要的是进士科,考贴经,诗赋等。
贴经就是默写经书(不一定全儒家经,道德经也考过。)
诗赋比贴经重要的多。
: 在北宋中期以前,科举与唐末五代近似,策论影响居于主要地位
: 此后伴随着现实政治出现了围绕“国是”的考试内容
: 但只是进入了政治领域而基本尚未进入思想领域
: 王安石的改革科举,总的来说还是在经学的范围内,与李德裕企图做的差不多
: 学校是另外一个范畴
: 理学和其他超越经学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主要发生在南宋中后期
两宋理学,各有源流。
北宋理学如何在南宋后期发生?
: 发生的领域主要在基层社会和学界,而不是官方或科举领域
: 大体上说,是适应东南方乡绅社会发展的产物
诡异的观点越来越多了......
--
修改:Anabelle FROM 68.184.71.*
FROM 68.1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