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过是脸谱化的结果,包括所谓的合法不合法,不也是如此么?前面有人语,太后专权、将军专权、宰相专权就有合法根据。我想至多能说个有权而非专权吧,想不出哪朝律法会默认这些人专权是合法的
脱开这个来讲,其实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外戚专权也好,权臣武将专权也罢,和太监专权在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最多就是太监因为生理上的一些原因,做一些事情可能偏激些,人们本身应该多少对他们也带些有色眼镜,再加之历史都是文人写的,自然要将他们描绘得黑一点
象下面举到的这几个人中,王振这垃圾自不必说了,可即使是刘瑾,其实也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当然,只是在他做坏事的基础上,他本人的影响还是很恶劣的。但是把刘瑾弄倒后,他的那些改革基本上是全废了,其实如果能进行下去,对当时的帝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然,刘瑾这太监不允许别人贪,自己贪墨无数,LAF。说到魏忠贤和东林党那帮人,东林党就真那么伟大么?所谓的阉党中人被他们整死的惨的也不少吧,只不过后来他们胜利了,他们来写史书,当然,那些人就一带而过,而大肆渲染他们的苦难与悲情。可真论到做实事,那帮人做了多少?我看未必比阉党做的多。所谓的阉党没了,可他们呢,照样闹,闹到崇祯上吊,再闹到南明倒台。
更何况,太监中好的也不少,象前面就有不少人举过,仅明一朝,郑和、怀恩、张敏、亦失哈、张永、阮安、田义、候显等等,这些都算得上起过积极作用的,只不过常常不被人记起罢了(最喜张敏怀恩,感慨两人,犹其是张敏,以死亡的方式来抗争命运)
至于明朝的太监,我和您的理解有些不一样。明朝的政治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宣德手里奠定并基本成型。这项制度是否合理,以现在的眼光来说,还真不好说。但是宣德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不能不脱离宣德时候的背景。当时的文官已经越来越强势了,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后果成这样,他泉下有知,也只能苦笑了。对于宣德而言,把太监找来帮忙或许是唯一一项平衡各方面权力的方法,但同时,汉唐的宦官造成的恶果让他不得不反思,所以,他给太监权力的基础就已经限定在皇权的范围内,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后来明朝两百年,除去王振,另两个看起来超级无敌的太监却敌不过皇帝的一句话。这个体制算不上什么好的体制,但当时也别无他法,凑合着过呗
而您说的即使没有王振什么的,但事实上,历史已经发生了,宣德以来二百余年,风光过的太监不过三个(达到专权程度),内阁却是近两百年的强势。难道两百年的强势比不过这三个太监不足二十年的专权政治生涯?怕是说不过去吧,只不过可能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太监BT地专权,而忽视了内阁长期以来的强势罢了。事实上,能做到那一步的太监,其政治手段也是相当强的,如刘瑾,魏则是勾结了客氏加之小皇帝对其的感情和小皇帝的不理事。而明朝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太监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要解决你,很简单。就象刘瑾,他在得势的时候不过是将那些反对他的大臣革职什么的,当然,他称自己为善类恶心了点,而他一旦失势,他的下场是无比的悲惨。
所以宣德打下来的这个政治体系,在大范围看,基本上在预期的效果内(当然,王振带着他儿子出征被抓估计他是想不到的,否则…),基本上还是让各方面权力多少平衡了一些,虽然中间因为某一个两个政治手腕不错的太监打断过。整体来说,明朝的政治格局是朝着文官执政的方向来发展,其中遇上叛逆的正德和他手下的刘瑾,一度打断过,而后嘉靖的强势提升皇权,削弱内阁和太监,然而等嘉靖一过,后面几个皇帝依旧走上皇权削弱的老路,直至魏忠贤的出现,崇祯在灭魏的时候同时也收回了一部分权力,但从整个崇祯年间,其实还是朝着文官执政的转换趋势。如果明朝继续下去,会不会这样出现一个政治循环呢?内阁一直强势,然后出现一个N的太监,打断再继续?这个不好说,没法看到了。但是以内阁那些老奸巨滑的人的水平,觉得够呛(我一直认为刘瑾都算不上和魏那种意义上的专权,虽然他老先生权力极大,但是其对内阁还是相当可以的,比起后来的魏,啧啧)但是具体走向会如何,谁也不知道,不过本来就是假设着说,不用讨论,没太大意义,赫赫
至于明朝灭亡,很复杂,不好说,赫赫,但是感觉和太监没太大的关系…
【 在 Tinker (空空稻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我当然指导批红权是有合法性的了
: 但批红和专权是两个概念
: 批红不过是一项简单的秘书工作,这个意义上它是合法的
: 一旦突破了,上升到可以左右朝局的地步,甚至像王振、刘瑾、魏忠贤那样的专权
: 当然就没有合法性了
: 一个太监,官位不过五品,成为人人巴结的内相,地位甚者超过首辅
: 这难道是批红权设立的初衷?
: 太监左右朝局,无论魏忠贤那种的大恶,还是冯保那样作出某种积极贡献的,都是
: 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的产物,这点没有区别
: 明朝是把太监参政制度化的朝代。说它是中国第三个太监时代,不是因为它出了几个大太监
: ,而是它的太监参政范围最广、程度最深。有这种制度,即使没有王振、魏忠贤,也一样会有其他什么振什么闲出现,明朝一样会直接会间接亡于阉人之手
--
FROM 61.1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