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儒之争也算是老坑了,这就涉及到一个到底什么是法家的核心思想。
我个人认为,法家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两个:
1、权力必须集中
2、为了使权力集中,下级对上级惟命是从,可以不择手段,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
当然,在法家看来,“法”和“术”是两个最强有力的工具。
所以从这两点来看(特别是第二点),法儒是根本性对立的。儒家没有强调权力的无条件
集中,更重要的是,儒家反对不择手段的集权,儒家的礼与法,是从人性、道德、义理
的角度出发制定的,并不以执行效率(按照法家的观点,就是权力集中的效率)为唯一
标准。
法家虽然强调“法”、“术”,但这两者并不是法家专有,只不过被法家用来
做工具,如果哪一天法家发现“礼”、传统等也是很有效的工具,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
将其抬出来作为工具。如果认为重法、重术就是法家,那恐怕没有哪个统治者不是法家,
因为想要成功的管理一大群人,必须借用这两个工具。
所以所谓中国传统治国是“儒表法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真正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只可能出现在特定时期,即国家面对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时,只有这个来自
外部或内部的巨大威胁,能够使普通百姓能够放弃个人权力而服从于国家集权。而且,
在解决威胁的过程中,顺从的普通百姓也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因为为了追求效率可以不择手段,所以能够吸引民众服从的就只有利益和恐惧,仅有恐惧
肯定是不行的,必须给予民众实际的好处。这就要求奉行法家思想的国家必须为集中
起来的权力寻找合理的释放地,获取充足的资源来满足遵循法家制度的人们。一旦找不到
这样的释放地,或者获取的资源不足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就必须要放弃法家的治国理念。
秦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采用法家的秦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压制普通吏民对严刑酷法的不满,
靠的就是通过对外扩张获得的资源来补充普通民众。但当秦一统全国,无法再获取新的外来
资源时,这种机制也就无法再继续运行,民众对秦律也就无法再忍耐下去了。包括关中(秦
的核心地区)的百姓,都对刘邦的约法三章十分拥护。
--
修改:forgauss FROM 221.222.216.*
FROM 221.22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