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老师计划:初中完成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学习
中国有一个优势,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教培行业是塌架了,但音乐教育这块则蒸蒸日上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慢慢来,再等等看,音乐教育跟上之后,音乐消费就会跟上
--
FROM 68.55.31.*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慢慢来,再等等看,音乐教育跟上之后,音乐消费就会跟上
: 就像周末看电影,周末听个音乐会,看个画展,现在至少北京,这样的娱乐模式不少见
: 即便欧美没出现新的贝多芬莫扎特,但他们的日常听音乐会,这种模式还一直在,只不过形式上除了原来的经典作品,需要出新
很多年前欧美音乐会观众席就都是老人出没了,然后还有一些有闲知识分子,学生,不多。
所以他们才会想尽办法来中国走穴。出了一个郎朗,那么多大腕指挥家都当自己的学生倾囊
相授,为什么?就是真的后继无人了,需要传承,也需要造一个明星来维持人气。
交响乐队这种东西从经济上讲是不划算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的经济上升期出现的一个吞金
怪物,一旦经济进入缓增长甚至不增长,很难可持续发展。斯特拉文斯基一战以后就改成
写小编制、室内乐了,无他,就是打了几年仗大家都没钱了,演不起大乐队。
--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4.132.156.*
FROM 124.132.156.*
艺术体育的确对培养勇于开拓进取、尝新探索很有效,对独立思考和想象力也非常有效,我琢磨国家想解决卡脖子问题,本国孩子没这个能力,靠别人肯定不行,还得培养自己人
但富有想象力,敢拚敢闯的一代代,不好管,这也有些矛盾。究竟教育部怎么办的,咱老百姓也想不明白了:(
【 在 mingf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有一个优势,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 教培行业是塌架了,但音乐教育这块则蒸蒸日上
--
FROM 223.104.39.*
【 在 mingf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有一个优势,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 教培行业是塌架了,但音乐教育这块则蒸蒸日上
这一点我心里一直默默感谢长者以及今上
--
FROM 124.132.156.*
所以市场在亚洲,在中国,至于怎么玩儿出花来,既继承了经典,又投入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音乐模式,会是什么呢,还真不知道国人有没有这个能力
挺难的,得先吃透人家的,但咱们现在算吃透吗?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很多年前欧美音乐会观众席就都是老人出没了,然后还有一些有闲知识分子,学生,不多。
: 所以他们才会想尽办法来中国走穴。出了一个郎朗,那么多大腕指挥家都当自己的学生倾囊
: ...................
--
FROM 223.104.39.*
【 在 mingfm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响乐团都得特别感谢John Williams
某种意义上讲,瓦格纳是好莱坞大片音乐的先驱,无论从作曲技法上还是演出组织方式上
都是这样。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都写了不少电影音乐。影视艺术的出现,把交响
乐队的消亡至少推迟了三十年。我认为当代作曲家都应该学习威廉姆斯,走出象牙塔,多
写些好听的影视音乐,对本行续命也有利。
--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4.132.156.*
FROM 124.132.156.*
那说明是真唱
我们小提琴老师家领导问他:你听人家这歌唱的,也不是啥实力派,音准比你都强。
老师:那是录音棚里调出来的,和我这现场拉的能在一起比吗???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国内的交响乐团音准还没到位,老师说他是听不了国内交响乐团的
: 孩子有时听娱乐明星甚至知名歌手的演唱,经常喊音不准无法忍
--
FROM 68.55.31.*
有道理
经典音乐一定程度上是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死亡的思考,对人类特有意义。有次小课,老师说到最后的境界,作曲就是朝着神学方向走了,我当时听了很不明白。
但音乐还得接地气的东西,就好像老百姓到菜市场,虽然脏脏乱乱的,但充满烟火气息,很有生命力。凤凰传奇为啥每首都火,就是烟火气满满,朗朗上口
只可惜想要经典与流行都做到很好,真需要很强的实力和精力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某种意义上讲,瓦格纳是好莱坞大片音乐的先驱,无论从作曲技法上还是演出组织方式上
: 都是这样。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都写了不少电影音乐。影视艺术的出现,把交响
: 乐队的消亡至少推迟了三十年。我认为当代作曲家都应该学习威廉姆斯,走出象牙塔,多
: ...................
--
FROM 223.104.39.*
哈,有道理哈
孩子听周深的歌,说很奇怪,有时候他音准的,有时候他唱的不准
看起来还是有差异的
【 在 mingfm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说明是真唱
: 我们小提琴老师家领导问他:你听人家这歌唱的,也不是啥实力派,音准比你都强。
: 老师:那是录音棚里调出来的,和我这现场拉的能在一起比吗???
--
FROM 223.104.39.*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市场在亚洲,在中国,至于怎么玩儿出花来,既继承了经典,又投入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音乐模式,会是什么呢,还真不知道国人有没有这个能力
: 挺难的,得先吃透人家的,但咱们现在算吃透吗?
中国当代作曲家已经有不少好作品了,只不过全中国也没几个人像我这么有闲的没事还去
现场捧捧场。有好作品不代表不会消亡,中国古代那么多好的文学音乐美术最后全消亡了,
文学还能留几行诗美术还能留几张画,音乐就只能对着挖出来的乐器流流哈喇子了。。。
古典音乐在美苏欧日大规模普及,基本上是二战以后的事情。促成这件事情的几个条件:
1.经济高速增长;
2.出现大批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
3.交通工具发达,巡演变得容易;
4.广播电视成为主流媒体;
5.唱片业的发展;
缺一不可。现在1已经没了,2大家倒是有点钱,但是要么996没闲,要么有闲全在看手机,
4和5全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消灭了,只剩下了3,结果还这么卷,机票倒是便宜了,没人
给你安排演出才是大问题。
--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2.96.47.*
FROM 124.1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