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老师计划:初中完成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学习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不太理解音准在孩子耳朵里是什么,有次老师说,音准在大脑里是立体的存在的
: 孩子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说他们很准,每个声部都准,合在一起好听
: 咱们乐团为啥不行呢,因为不是每个声部音准都准,就天然的差一些,更不提对音乐的表达了
十几年前忘了在什么报纸还是杂志上看的,一个效力中国某乐团的老外写的文章,说国内交响
乐团进步是明显的,但是在音准上还是与国外名团有显著差距。另外还有律制问题,有些合唱
指挥要求唱纯律,效果不一样。一般练弦乐的细微的音准听觉比弹钢琴的好,乍一听我就听不
出来纯律跟平均律有多大差别,得来回放几遍才能感觉出来。尤其考虑到不管什么地方,琴房
里的钢琴难得有准的,我认识一些从小弹钢琴的,听觉都挺糙的。。。
--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4.132.156.*
FROM 124.132.156.*
是的,国内的交响乐团音准还没到位,老师说他是听不了国内交响乐团的
孩子有时听娱乐明星甚至知名歌手的演唱,经常喊音不准无法忍
我觉得她这样也少了乐趣,对音准的要求高于一般的难受,但这个就是这样
还有一次是建党百年的天安门朗诵的那几个年轻人,我女儿说他们的声音特别的和谐特别好听
我才理解朗诵挑的也是声音频率天生准的,至于怎么准我也不懂。只是知道了,这也是老天爷赏饭吃
咱们可能觉得选谁朗诵不一样?但声音真的不一样,有极少的人声音就是那么完美的。人声就是天然的一门乐器,他们就天然拥有最好的那把“琴”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十几年前忘了在什么报纸还是杂志上看的,一个效力中国某乐团的老外写的文章,说国内交响
: 乐团进步是明显的,但是在音准上还是与国外名团有显著差距。另外还有律制问题,有些合唱
: ...................
--
修改:shiningway FROM 111.197.86.*
FROM 111.197.86.*
疫情前全世界搞音乐的全卷到中国来了,北京的音乐会质量和密度都快赶上伦敦巴黎纽约
东京了,不过这东西可能也就是个回光返照。好处是保不齐过个五年找不着工作的高材生们
就能把学琴的价钱给卷下来,对音乐普及有好处。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古典音乐在未来的中国有一定潜力
: 当吃饱饭被解决的时候,精神需求会更有需要,而艺术是满足精神需要的最有效途径
: 国内的古典音乐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好的演奏老师数量超级有限,很多是鱼龙混杂。欧美的古典音乐已经是完全普及的阶段。古典音乐已死是指目前难出超越贝多芬莫扎特之流的大师级人物,而不是说没有市场需求
--
FROM 124.132.156.*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才理解朗诵挑的也是声音频率天生准的,至于怎么准我也不懂。只是知道了,
: 这也是老天爷赏饭吃咱们可能觉得选谁朗诵不一样?但声音真的不一样,有极少的
: 人声音就是那么完美的。人声就是天然的一门乐器,他们就天然拥有最好的那把“琴”
朗诵对声音的细微要求是极高的。以前没体会,疫情期间录网课,一段念二十遍才通
然后监听音箱上一回放,简直没法忍,没有一个字的发音是对的,此时打开新闻联播,
哎呦人家念的这叫一个舒服!
--
FROM 124.132.156.*
艺术一定会走向普及,这是人审美的一种内在需要,可能当事人本人都不知道
比如冬奥会开幕式,服装,吉祥物,各种,大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艺术是愉悦精神的,就像运动能增加多巴胺,不让你动你都不舒服
对艺术审美的需要也是这样,不知不觉中,整体的审美水平提升,需求只会更多,因为能被愉悦。冬奥会开幕式做得不错,就是整个的水平满足了老百姓对审美的需要。
反观春晚,还是五花八门大拨哄,还是迎合中国老百姓十年前的审美水平,伴舞一大堆,各种浓妆重彩的修饰(除极个别的还可以),真是落伍了。导演还是忽略了老百姓的审美需要。
甚至连老百姓自己都不知道,吃饱了就想要精神舒适,而审美需求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我看好未来中国的艺术需要和市场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疫情前全世界搞音乐的全卷到中国来了,北京的音乐会质量和密度都快赶上伦敦巴黎纽约
: 东京了,不过这东西可能也就是个回光返照。好处是保不齐过个五年找不着工作的高材生们
: 就能把学琴的价钱给卷下来,对音乐普及有好处。
: ...................
--
FROM 111.197.86.*
说这么回事儿
播音天赋第一看嗓子,其次才是训练,再有才是情感;就像小提琴,先挑一把好琴,然后才是拉琴的技巧,再有才是表达情感
我是听孩子说天安门朗诵的孩子们声音好听的不行,和谐到让她耳朵很舒服,才理解的。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朗诵对声音的细微要求是极高的。以前没体会,疫情期间录网课,一段念二十遍才通
: 然后监听音箱上一回放,简直没法忍,没有一个字的发音是对的,此时打开新闻联播,
: ...................
--
FROM 111.197.86.*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知足,学校乐团好歹是公家出钱,感谢政府。如果上当去报外面的青少年儿童乐团,全是骗钱收费割韭菜的,参加一次排练2小时,要四百五百的,这些收费野团提供的所谓的舞台机会,全是家长花钱买的,观众就是家长,有什么意义,聪明点的家长最多参加一两期就不再花这冤枉钱了。学校提供的舞台机会,笔格可比外面野团的强多了,而且还全都是公家出经费。我一直觉得孩子在学校乐团这6,7年是占足了公家的便宜,这点上绝对是真心真意感谢政府。
: 主要是我们孩子在乐团就是一个普通的乐手,只是简单的照着谱子拉而已,并没有学到音乐知识的干货,指挥是不可能教我们的,而且这玩意也不是几句话能教会的。我说的干货就是指和弦和声这块儿内容,这才是音乐硬核干货,没学会这个,就是根本没学会音乐,充其量就是个照着谱子吹拉弹的低等工人,离不开谱子。这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工人的区别。这种干货,除了上专业院校上大课外,就是靠自己宅家里自学,好在现在自学的条件特别好,什么都能在网上找到免费的学习资源。而且并不需要钢琴手指跑动水平多高,只要达到4,5级的跑动能力就可以学习和练习了。而达到4,5级的钢琴手指跑动水平,也很容易,给你个参考,有管乐弦乐基础的,钢琴0基础,只需要平均每天弹10-15分钟,1年,就可以弹完小汤1-5册的全部曲目,只要能做到原速弹小汤5的全部曲目,这个手指跑动能力就是4,5级水平了。大龄少年,钢琴0基础,直接弹大汤也行,把大汤1,2册全弹了,3册选弹点就行。 同时,再把央院去年夏天新出的高级音基里的乐理内容给补上就行,如果只补这个教材里的乐理部分的知识点是根本用不了多少时间的,当然记住印在脑子里,还得花时间,我自己学这个教材的时候学的很快,但就是根本记不住,串联知识点的时候,总要往前翻笔记,但孩子初级中级的乐理基础好,所以孩子是可以学了就同时记住的。 所以,有管弦乐基础的,能考下管弦乐6级的孩子,根本不用发愁钢琴0基础的事儿,根据个人聪慧程度,每天30分钟+,1年,就可以把钢琴手指跑动补到4,5级的水平,还能把高级基础乐理也补上。把这两块儿补好了,就能看得懂或者听得懂和声学的教材/教程了,至此打开真正的音乐世界大门。
我觉得你在吹这些之前,先自己试试在键盘上把24大小调音阶琶音全跑熟了,速度要求不高,
节拍器120即可,看看需要练多长时间,每天30分钟+,十年能不能跑熟,自己先实践一下。
我跟大L都认为成人6级天花板,小朋友大部分卡在7级半,这不是凭空说的,这么多老师
带学生的经验,到你这儿好家伙,自学一天半个小时一年就过5级了,这样的天才真是罕
见。常见的倒是本版有的ID,已经吹了十年了,到现在3级的曲子都顺不下来,吹了半天
一分钟的曲子完整的都弹不下来。24大小调音阶琶音不会,看什么乐理和声即兴伴奏,
都是自己骗自己,没用的,玩这些东西,10级的技术根本就不够看的。觉得流行摇滚就
不需要技术?雅马哈卖电钢那个王牌店员小姑娘就是玩摇滚乐队的,你看看人家肖邦
练习曲弹的,能爆锤某些钢专出来的人。考级本身不是目的,但是如果考级的标准严格
执行的话,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把不行的人筛出去的标准。考级为什么要先考音阶琶音,
每一个级别都有严格的速度要求?因为基本功不达到这个要求,什么也玩不了,况且即使
是10级的要求,也是照顾了业余爱好者,已经把标准放低了的。这就好比有人说,我每天
坚持踢半个小时野球,中学踢了六年,进了大学能不能直接进校队?答案:你会在跟校队
队员第一次身体对抗的时候就被撞骨折,然后第一学期就躺床上养着不用去上课了。生活
在想象中很容易,只要声称考级无用,逃避考级,避免和跟考级有关的人群实际接触就
可以了,这样永远不会有人告诉你连3级的音阶都通不过,还可以鄙视人家是“照着谱子
吹拉弹的低等工人”,也可以类推高考考的是低等数理化,照着53刷题的低等工人,高考
干脆别去考算了。打破这种想像的一种方法就是真的去考考看。在网上吹吹牛说说大话是
人之常情,把自己也给绕进去自己也信了就不值当了。
我说话历来比较难听,有什么说什么,直言不讳。
: 我今天惊喜的发现,2年前找到的这个即兴伴奏教程,我根本听不懂,前段时间跟着孩子一起学了高级音基,居然听得懂老师说的内容了,就是反应慢,跟不上。这个即兴伴奏教程,本来是优酷上的,收藏了,没下载,好几个视频竟然打不开了,还好B站上有人转。这位小老师,pianistpan,可是个大才子,为人还这么的好,无偿的录制分享这些课。你可以让孩子看看这种教干货的课,不仅教干货,还是免费教,看了这种课,就根本看不上她的小提老师的乐器课了,而且孩子现在学的也根本不是乐器课,是无用的文学欣赏课,乐器课早在6,7级的时候就把这个乐器演奏的所有原理技术都教完了。你现在等于是让孩子跟这个小提老师学习"鲁迅家的两棵枣树"。
: ...................
--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4.132.156.*
FROM 124.132.156.*
要说音乐教育的市场需求,那肯定有,而且是非常有潜力
一个数据说美国有1,795 institutions have degree-granting music programs.
和我的感觉的数量差不多,随便看一个大学,很多社区大学,都有音乐类的专业
中国提供音乐类专业的大学,感觉也就几百个吧
对比人口规模,那音乐教育这块潜力确实非常大
但是说到演出市场,虽然不是说完全萎缩,而是头部效应太明显了,交响乐团这块,收入是那是肯定不够用的,全靠赞助
而且一般的演出,即使很出名的独奏家,观众也是老的老,小的小,老的是真爱(或者没赶上当代娱乐的节奏?),小的是琴童,中间的主要是琴童家长和音乐专业在读
观众结构比较完整,规模几千的演出,本地只看过两位,马友友和波切利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古典音乐在未来的中国有一定潜力
: 当吃饱饭被解决的时候,精神需求会更有需要,而艺术是满足精神需要的最有效途径
: 国内的古典音乐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好的演奏老师数量超级有限,很多是鱼龙混杂。欧美的古典音乐已经是完全普及的阶段。古典音乐已死是指目前难出超越贝多芬莫扎特之流的大师级人物,而不是说没有市场需求
--
FROM 68.55.31.*
【 在 mingfm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说音乐教育的市场需求,那肯定有,而且是非常有潜力
: 一个数据说美国有1,795 institutions have degree-granting music programs.
: 和我的感觉的数量差不多,随便看一个大学,很多社区大学,都有音乐类的专业
: ...................
古典音乐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钢琴销量。
现在出没在二手琴市场的大部分好琴,都是日本80年代前后经济最强盛的时候造的,
现在滑坡滑的都没了。
然后2008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市场的钢琴销量再也没有反弹回来。
然后珠江琴厂的销量已经占了全球快一半了。
所以古典音乐还会有一个垂死挣扎的回光返照期,地点就是在中国。
--
FROM 124.132.156.*
慢慢来,再等等看,音乐教育跟上之后,音乐消费就会跟上
就像周末看电影,周末听个音乐会,看个画展,现在至少北京,这样的娱乐模式不少见。想想十年前,周末看画展听音乐会,这并不是啥常见的现象
即便欧美没出现新的贝多芬莫扎特,但他们的日常听音乐会,这种模式还一直在,只不过形式上除了原来的经典作品,需要出新
维也纳爱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全球的受众依然还在,那种对美的极致的追求,真是赏心悦目的,也是带人暂时远离现实的各种的精神短暂的娱乐
【 在 mingfm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说音乐教育的市场需求,那肯定有,而且是非常有潜力
: 一个数据说美国有1,795 institutions have degree-granting music programs.
: 和我的感觉的数量差不多,随便看一个大学,很多社区大学,都有音乐类的专业
: ...................
--
修改:shiningway FROM 223.104.39.*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