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shiningway (平凡的世界)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了,我为什么发现老师对科学的了解有限呢
:
: 其实音乐就是声音的表达,乐器发声其实最根本原理是物理
:
: 我们刚和专业老师学的时候,老师很头疼,说孩子音不准,什么叫准什么叫不准,我们真是不懂
:
: 直到后面,我才琢磨出来,准的音为啥好听,因为琴弦此时在空气中能最充分的振动,并且要很稳定的保持住这种充分的振动
:
: 但老师也解释不了什么是准。我们困惑了好久
:
: 孩子用了半年的时间,有次还课,老师一愣,说孩子音终于准了
弦乐音准的习得可能是挺复杂的一事儿,没查文献,不知道现在研究结论是什么。
不像钢琴,有固定音高的天生就有,没有就是没有,二值逻辑,颞叶里的一块区域
管这个。当然也不是完全天生,肯定是在乐器或音响环境里获得的,但是没有刻意
练习的过程。原来没有的练了一段练出来的不能说没有,比较少见,而且有人说那是
音色音准,不是音高音准。我试过一些小朋友,有练了几年黑管的,对钢琴的音准
判断很好,人声就不行,钢琴和人声做音高判等的选择题做不对(我自己写的程序),
说明这种音准(还是相对音准不是绝对音准)严重依赖音色,也说明当下的音乐
教育普遍对视唱练耳重视程度不够。
当然给理科生讲乐理比较容易,弦振动方程嘛,然后泛音一列各种和声就都出来了,
然后简单整数比推出七声音阶,各种音程和和弦,五度相生纯律平均律,两小时都能
理解,然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听不出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有啥区别。所以知道
4:5:6是怎么回事,跟听出这个东西是大三和弦,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情。我那个
相对音准程序给成年人测试的结果,只要不是小时候学过乐器或者泡合唱队的,基本
上都是惨不忍睹,钢琴两个音判等能判出来的,二十不足一,有些长年的音乐爱好者,
也是完全抓瞎,我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压根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可以想像那些号称能
听出两根电缆区别的HiFi老烧友,我去操刀做实验会是什么下场)。这也说明了为什么
有些理科生(比如著名的王垠大湿)会低估音乐理论的难度,因为看上去确实没有数学
物理那么难,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具备听出自己错误的物理能力。神经科学的研究,乐器
训练是唯一能改变大脑结构的科目,可以大大增加两个半球之间的带宽,别的什么画画
舞蹈戏剧诗朗诵统统不行,前提是训练得开始于七岁以前,七岁以后开练,硬件
就跟别人拉开差距了,只能靠勤奋补软件了,所以,音乐的关门时间还是蛮早的。。。
有理由相信,成年开始练琴的人大部分根本练不出来,生理因素很可能是决定性的,
能不能持之以恒反而是第二位的,能听出自己错误的成年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这还是
只考虑音准,没考虑节奏啊精细神经控制啊之类的比例。这就是为什么我赞成大L那个
成人六级天花板理论,我手上有一大堆数据支持这件事情。我自己算是不信邪玩命砸
时间把天花板冲破了一点点吧,但是我也知道这有多费劲,再考虑到我这种小时候没
怎么练琴却神奇地保持了很好的相对音准的特殊情况。。。
--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2.96.45.*
FROM 122.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