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微博上发起一项“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调查,结果令
人瞠目:《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之书。
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我想至少从一个侧面表明,现代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原
著时有一定的障碍。
而另一方面,很奇怪的,《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乃至中国所有文学作品中受批评最少的
一本书,在中国国内,近乎零批评,这就给人一种印象,《红楼梦》近乎完美,是中国
文学的顶峰。事实上,很多文学史著作也是这么写的,国内出版的《红楼梦》,其序言
也是这么写的。
你要批评《水浒》血腥暴力、《三国》权谋阴险,《西游》么就是打怪文学价值比较低
,这种论调也很常见。唯独对于《红楼》,从红学专家到各种谈《红楼》的随笔作者再
到普通的红迷网友,无不用无所不用其极的溢美之词来评价《红楼》,并产生了一种《
红楼》鄙视链,好像我喜欢《红楼梦》就高人一等,我要说我不喜欢《红楼梦》就会被
人群嘲,你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一篇负面评价《红楼梦》的文章,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也就是说,出现了一本书,你是不能批评的,或者说,是你“没有资格”批评的。
还是那句老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我想不应该只针对政治而言
,而应该对于任何著作都适用。我们应该鼓励用自己的眼睛来阅读文学作品,这样你就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不是说戴着文学史和红学家的有色眼镜,还没读就预设了答
案,那样的话,凡是文学史上获得赞誉的作品,你就跟着说好就是了,这样一点风险没
有。
《红楼梦》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作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并不等于它完美无缺。事实上
,《红楼梦》在西方汉学界评价不高,很多汉学家都认为《红楼梦》的有些章节沉闷枯
燥文字拗口。以前我们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西方汉学家不懂中国的文学瑰宝,而“死活
读不下去的图书”调查证明,这不是西方人才会遇到的困扰。
《红楼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百科全书,看了网上那些谈《红楼》饮食的文章你会误
以为红楼梦里有大段大段对饮食的精细描写,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嘛。在他们的几千
字的随笔里好像很多,丢在100万字的小说原著里,就跟十斤蹄髈扔在黄浦江里有什么区
别?
比如《红楼梦》里也写到普洱茶,可是那只是他随手写到一笔而已,读过就知道,《红
楼梦》大部分的描写都是这样的,如果这也算百科全书的话,《西游记》《水浒》都是
。
说《红楼梦》有名有姓的人物有444个,那么《水浒》有多少个?有577个!多了133个!
这是有名有姓的,《水浒》全部人物多达827个。论文字的准确程度,还是对叙事的把握
上,我认为《水浒》精彩的段落丝毫不落于《红楼梦》之下,没有必要捧《红楼梦》而
贬低《水浒》。当然流浪汉小说有流浪汉小说的缺陷,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图片
《红楼梦》有些地方处理得很模糊。比如贾宝玉的年龄就是一个谜。如果你连贾宝玉第
一次做爱时到底是9岁还是13岁都不知道,你怎么判断曹雪芹写得准确还是不准确呢?
曹雪芹家是江宁织造,也就是在南京,如果说《红楼梦》就是自传,那么王熙凤何以睡
在炕上?
《红楼梦》是架空的,清朝人写的,但是它的服装啊官职啊都不是清代的,而且也不是
明代的,那你怎么以它为准来研究古代服装呢?
《西游记》为什么可以拿来和《红楼梦》比较?一,《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主题是
一回事,都是悟空;二,《红楼梦》开头那块石头模仿了《西游记》开头对石头的描写
;三,贾宝玉和孙悟空都在幻境中漫游,都是叛逆者,都在抵抗情欲与心魔。
从孙悟空的角度来看,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就不是指向政治,而是心的隐喻,这可以解释
为什么贾宝玉每次丢掉宝玉他就心智模糊。玉是欲的谐音,指的是欲望,不是帝王的象
征,所以蔡元培那一套从《红楼梦》来索隐宫廷内乱是完全错误的。
蔡元培还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土做的。所以女人都指的汉,男人都指的满。汉有
三点水,满没有三点水啊?怎么想的。再说了,红楼梦里坏的女人也多了,夏金桂就是
。
如果红楼梦影射政治,那么贾政应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事实却是可有可无。
贾宝玉应该成为讽刺的对象,或者,如果他同情伪帝贾宝玉,那就不需要设置甄宝玉这
个正面人物。而且书中可以看出影射政治的非常少,不足为据。
但是,这本书在一个特殊时期,却为政治所用,成为阶级斗争的范本,被认为是“一部
形象的阶级斗争史”。《红楼梦》里面扒灰的扒灰,王熙凤逼死尤二姐尤三姐,晴雯穷
困病死,毛是只看到勾心斗角的一面,他认为《红楼梦》主要写的是四大家族统治的历
史,《红楼梦》里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刚好可以和现实中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对应,成
为鲜活的阶级斗争材料,这显然是对《红楼梦》完全的误读。但这种误读在《红楼梦》
的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李希凡、蓝翖的文章引发的《红楼梦》批判胡适、
俞平伯运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图片
同样被认为是阶级斗争产物的是《西游记》。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造反精神与文革息息
相关,而实际上,《西游记》作者的目的不是鼓励孙悟空造反,而是要镇压和驯化心魔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这只猴子,只不过人的心灵的人格化形象而已。具体的证据
就在于在《西游记》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图片
第九十九回,观音菩萨将九九八十一难全部审视一遍之后,居然说什么这八十一难和魏
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是一致的:
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
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
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
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图片
《周易参同契》是一本道教炼丹术著作,佛教的观音在谈道教炼丹术你不觉得奇怪吗?
而且,最后一句“毫发差殊不结丹”也出现在张伯端的《悟真篇》的“绝句六十四首(
按周易六十四卦)”中。说的,其实是道教内丹术(即气功一种)的修行心法。道教内
丹建立在炼丹术的基础之上,仍然沿用了许多外丹的术语词汇,如坎离、铅汞、龙虎、
刀圭、黄婆、金公、姹女、婴儿、木母、抽添、火候等,所以张伯端的《悟真篇》虽然
通篇都是炼丹术术语,但所要说明的,却不再是一种物质性的化学炼丹法,而是将自己
的身体视作一个鼎炉,用意念代替金属铅汞,从而达到炼就内丹的目的。
《西游记》没有后四十回是不是作者写的争议,《西游记》现存最早的版本,就有大量
全真教术语,表明这是一本披着佛教外衣阐释全真教内丹理论的奇书,《西游记》可以
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本具有宏大形而上学体系的小说。
《西游记》更神奇的就是,你可以把这一套晦涩难懂的全真教术语抛开,不去管这个宏
大的形而上学体系,只读《西游记》的故事,也没有任何障碍。
《西游记》好就好在猪八戒的人物塑造。孙悟空不仅要面对妖怪,还要和落后分子猪八
戒做斗争,但是猪八戒又会帮着孙悟空打妖怪,是个亦正亦邪还负责调解气氛的角色。
这个角色非常复杂,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猪妖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光彩夺目。
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对话、对手戏非常准确,又充满趣味性,令人印象深刻。在《红楼梦
》中,恐怕只有王熙凤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可以和猪八戒相提并论。
有人说《西游记》不过是打怪,一直在重复。你看过就知道,《西游记》里的妖怪是分
很多种。妖怪是不是都有靠山呢?白骨精就给打死了,羊力鹿力虎力大仙也死了,六耳
猕猴也死了,谁说妖怪都有靠山?红孩儿牛魔王他们被降服了,他们有靠山吗?原本没
有,现在有了。
你仔细看会发现,同样是打怪,《西游记》分很多层次,处理得井井有条。最后一难,
《西游记》中间写通天河一个老鼋渡唐僧师徒过河,随口说了一句,问一下佛祖他什么
时候能脱壳修成人身。结果唐僧给忘了,最后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再过通天河时,老鼋一
怒凑成81难,真是神来之笔。
什么是草蛇灰线?这就是。《红楼梦》有草蛇灰线,《西游记》同样有,而且非常高明
。
游记体神魔小说的《西游记》和写现实日常生活为主的《红楼梦》看上去是不是一回事
,其实都可以在文学的大框架进行冷静理性的分析,不存在谁天生高人一等的问题。有
问题就大胆提出,小心求证,任意拔高只会让我们看不清这些经典作品的本来面目,反
而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
FROM 113.1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