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ama 讨论区 】
发信人: PlayerUnkwn (’s Battlegrounds), 信区: Drama
标 题: 关汉卿《窦娥冤》:看窦娥的思想观念,你会发现窦娥并不“冤”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May 5 08:02:19 2021), 站内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原取自民间传说“东海孝妇”。
千百年来,大家都觉得窦娥冤,并为她当时发下的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
旱三年,而震撼。
但其实,窦娥之所以会把自己逼上绝路,也和她自己的思想观念,脱不了关系。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毕生梦想便是考取功名,为了凑足进京的盘缠,窦天章将窦娥送给了
蔡婆婆做童养媳。
窦天章虽然拿着盘缠上了路,却始终对女儿牵肠挂肚。窦娥也明白父亲的苦衷,她很孝
顺,从未恨过父亲。17岁时,窦娥嫁给了蔡婆婆的儿子,奈何2年后她便成了寡妇。
失去丈夫后,窦娥一直洁身自好,并尽心尽力地伺候婆婆,安分度日。奈何张驴儿父子
却偏要窦娥与蔡婆婆双双改嫁。窦娥不从,张驴儿便心生狠招,阴错阳差下,张驴儿毒
死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他与是非不分的楚州太守桃杌沆瀣一气,以蔡婆婆为要挟,屈打成招了窦娥。
窦娥确实冤,在整个过程中,她虽有机会为自己辩驳,却没有人相信。根据史料记载,
“诸鞠问罪囚,必须参照元发时间,详审研穷,并用证佐追究”。“其指告不明,无证
佐可据者,须以理推寻,不得辙加拷掠”。
楚州太守在未调查清楚真相的情况下,便草率给窦娥定了罪,其根本也不符合当时的法
律规定。
窦娥女流之辈,无依无靠。面对巨大的冤屈,窦娥寄希望于苍天,希望有朝一日能大白
于天下,便发下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的遗愿。
①窦娥是男权主义社会下的传统女性,贞洁和孝顺是她的信仰
窦娥7岁时,便被父亲卖到了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彼时的她,对自己未来的丈夫一无所知
,却无力违背父亲的意愿,这是传统女性观,对窦娥的束缚,所以她才从心底认可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丈夫在窦娥19岁时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她,却从未想过再嫁。在张氏父子的威逼下,蔡
婆婆不堪挣扎,想要嫁给张父。由于传统婚姻观带给窦娥的影响,窦娥却告诉婆婆:
“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叫人笑破口
!婆婆也,你岂不知羞!”
这一刻,窦娥还在用“三从四德”来约束自己,还在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当作人
生信条。
在男权社会,女性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就是被安排的一方。她们不想要,也没有为自己
争取的权利,因为孝顺和忠贞,融进了她们的骨子里。
所以,为了守住贞洁、保护婆婆,窦娥无能为力,只能倒在“男权社会”的血泊中。于
是,她宁愿为了贞洁,让自己深陷囹圄;为了孝顺婆婆,把自己逼上绝路。
但彼时的窦娥却甘之如饴,因为这是她的信仰,正如美国神学家保罗·约翰尼斯·蒂利
希所说:
“凡是从一个人的人格中心紧紧抓住这个人的东西,凡是一个人情愿为其受苦甚至牺牲
生命的东西,就是这个人的终极关怀。”
②窦娥面临死亡,终于成为了命运的主人翁
在传统女性观的影响下,窦娥一路坚守贞洁和孝顺,并最终被无良的楚州太守,推上了
断头台。当窦娥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她突然间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生命不该就此潦
草收场,“命运”必须还自己一个公道。
那一刻,被动遵从命运的窦娥,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翁。于是,她指天誓日地许下誓言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并在死后化为“冤魂”,等待为自己洗刷冤屈
的人出现。
从这一刻开始,窦娥才真正摆脱了之前的逆来顺受,并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上。在望
乡台上,窦娥的灵魂,见到了前来查冤案的父亲。此时的父亲,已成了皇帝任命的官员
。于是,窦娥给窦天章托梦:
“我是廉访使窦天章的女儿 ,因我屈死,父亲不知,特来托一梦与他说。父亲也,你现
掌着刑名事,亲蒙圣主差。端详这文册,那厮乱纲常当合败。便万剐了乔才,还道报冤
仇不畅快。”
窦娥这种勇敢自主的行为,与之前的“种种遵从”是截然相反的。这种要将命运握在手
上的主人翁意识,不光是对命运的反抗,更是自主意识的觉醒。而正是这种意识的觉醒
,窦娥才会许下3个看似不可能的誓言。
③窦娥坚信真善美的存在,坚信“天”的公正严明
窦娥相信“人生死,是轮回”,坚信老天爷会还她一个公道。从“你道是天公不可期,
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这句话便可以看出,窦娥自始至终,都相信“天
”是可以还她一个公道的,所以她才会许愿、才会化为冤魂,等待一个“真善美”的出
现。
《说文解字》中记载:“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从大。”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天”就拥有敬畏之心。君权被看作“天”、富贵由“天”定,“
天”意不可违。“天”不光是一个字,更是大部分中国人心中的“至高”。
窦娥也是一样,地方官府这样的“小天”,既然铁了心要冤枉她,她就去求至高的“老
天爷”。
于是,关汉卿偷偷在窦天章的名字里,放了“天”字,让他代替“天子”,帮助窦娥洗
刷冤屈,并由此(章)彰显出了“天道”的公正与严明。通过“天”的力量,窦娥内心
的不甘,才终于得到了疏解。
若不是窦娥的内心,一直坚信“真善美”,一直相信“天”的公正严明,冤死的她,绝
不会许下誓言,更绝不会化身“冤魂”,等待有人可以帮她翻案。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浓墨重彩地写了窦娥临死前的3个誓言,这不光是为了引起读者
的同情,更是为了唤醒每个人内心对命运的“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即
便在当下,也依然具有教育意义。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无法摆脱的悲剧,面对悲剧,有些人选择接受,有些人
则会像觉醒的窦娥一般,奋力守护住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到这8个字
,或许需要很多的勇气,但只有坚持去做的人,才会发现,原来一切并没有那么难。
《窦娥冤》的故事就是这样,希望当下的我们,不光能看到她的“冤”,更能看到窦娥
为了洗刷冤屈,所做出的努力。
--
FROM 113.1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