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建议由西工大、西交、西电、哈工大联合攻关商用光刻机
你去学校试试,评啥都要看论文,过几年没论文就非升即走你试试
【 在 flyingpetal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做既能应用又有新意的呗,
: 什么叫没办法,是他自己不行,
: 不行就不要浪费别人的钱
: ...................
--
修改:god4 FROM 221.218.142.*
FROM 221.218.142.*
明白人
【 在 anchun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能应用,就需要解决很多工程工艺的问题,扎到产线上一年两年。这种傻事没人干,把文章和职称都耽误了。
: 你读过博士就知道了,文章就是要求新求怪才好发(所谓创造知识),能不能用不在考虑范围,杂志社也不可能去验证。
: ...................
--
FROM 221.218.142.*
绝大部分约等于全部,几乎全都是没有校外工作经验的,从实验室直接发paper到教授
【 在 arming08 的大作中提到: 】
: 靠大学还是算了吧。绝大部分高校老师博士毕业直接当老师,连工厂门都没进过,对企业产品制造流程一概不知,发发水论文,写写本子还行。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eizu 17 Pro」
--
FROM 221.218.142.*
创新是极少数精英在特定软硬件环境下的高等级智力活动的成果,能批量出现创新成果的知名机构如贝尔实验室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现代科技爆发的中后期)才能诞生一些耀眼的成就,现在国内大学科研院所这种全民科研且全民创新的科研体制简直是对创新的侮辱,当然打着这么高大上的旗号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骗国家的科研经费以及顺带赚一些社会声誉,厂弟厂妹、蚁公蚁母们创造的财政收入都被这些高学历的诈骗犯们窃取了不少。
【 在 high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则上,大学的评价机制和做出可靠的东西,是矛盾的。
: 从我们专业来说,电子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电子学做得再好,也难以被称为有创新。没有电子学不行,可是谁来做呢?
: 大学不能不追去创新,但是过分追求创新,也是有问题的——有可能让人失去对已有知识进行溯源、巩固和透彻交联掌握的热情,因为那虽然是自己不熟稔的,却是前人已经熟知的,做这个故纸堆学习的事情于己何加?评价体系只会认为这没有为comuunity增加新的知识。所以看到同事们整天惶惶乎创新,追求“重磅”“突破”,实则都是在做细麻杆般的研究,看上去很高很高,却过分纤细而易摧折。这类研究,对于研究者自己挣名是足够的,对于整个群体来说,难以评价,毋宁说是有害的。
: ...................
--
FROM 113.81.174.*
企业多了能干好?都想着赚钱去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ibm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 陕西高校都烂的很,
: 查查这么多年有什么像样的企业都没有
: 风气都是近亲繁殖,
: 查查西电的微电子老师,都是本校毕业
--
FROM 36.43.29.*
所以那就专门做论文去呀,
干嘛跑人家企业这边,
【 在 god4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去学校试试,评啥都要看论文,过几年没论文就非升即走你试试
:
--
FROM 112.32.8.*
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anchun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程攻关问题不要由大学做, 大学没有工程师工艺师,干活的都是学生,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都没有去过产线。
:
: 大学就是干科研探索的,发现新知识,
:
: 以前科技部不知道这个,好多工程项目给大学干的一地鸡毛,用水文和专利交差。现在知道了,工程项目要企业承担,分包其中的数学或物理问题给大学。
:
: 所以,任正非也说过,大学的任务是捅破天,卡脖子问题不指望他们。
: --
--
FROM 183.226.239.*
搞科研等等终极目标还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不然要钱干嘛,
能孵化出来像样的企业就是成果之一,
早年的方正就是这样的
【 在 tend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企业多了能干好?都想着赚钱去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3.227.10.*
这是工艺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吧
大学搞这个?几百年也搞不出来
--
FROM 120.229.71.*
的确是这样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fatwall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术界的学阀们已经基本上没啥技术水平了,套路是靠关系运作课题,然后以子课题形式分包给一些徒子徒孙或者利益交换方,大家合伙凑效文章交差
--
FROM 120.2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