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无限次囚徒困境实验,会得到什么结果?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假设两个囚徒永远不会死,而且每隔20年都会被抓一次,他们最终会走向合作,也就是都不揭发对方吗?
--
FROM 106.120.73.*
这个纯粹数学问题啊,只要双方都当作理性人就不会合作,和几次没关系
如果不当成理性人就无法分析,任何可能都存在
【 在 xueyandy (xuey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
: 假设两个囚徒永远不会死,而且每隔20年都会被抓一次,他们最终会走向合作,也就是都不揭发对方吗?
--
FROM 106.120.127.*
都不会死这个条件超出了博弈论本身的范畴,
博弈论一定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成立的,否则有啥好博弈的?
【 在 xuey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 假设两个囚徒永远不会死,而且每隔20年都会被抓一次,他们最终会走向合作,也就是都不揭发对方吗?
--
FROM 222.129.50.*
那改下条件,每人的寿命都是1000岁呢?
【 在 Xsho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不会死这个条件超出了博弈论本身的范畴,
: 博弈论一定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成立的,否则有啥好博弈的?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106.121.7.*
这种假设也不是现实的。
如果能活一千岁,你怎么能保证不是关100年呢?
条件变了,规则也一定会变化的。
【 在 xuey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改下条件,每人的寿命都是1000岁呢?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222.129.50.*
应该这么想吧,之所以说博弈,条件肯定是会让你很难受的,要么很诱惑。
无关痛痒,选啥都一样,那显然不是博弈了。
【 在 xuey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改下条件,每人的寿命都是1000岁呢?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222.129.50.*
条件自然是限定的啦。原版的不也是限定的条件吗?我这里之前增加了博弈的次数而已
【 在 Xsho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假设也不是现实的。
: 如果能活一千岁,你怎么能保证不是关100年呢?
: 条件变了,规则也一定会变化的。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106.121.7.*
这种实验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实验,全凭拍脑袋自己想。
【 在 xueyandy (xuey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
: 假设两个囚徒永远不会死,而且每隔20年都会被抓一次,他们最终会走向合作,也就是都不揭发对方吗?
--
FROM 31.17.114.*
另一个拍脑袋的策略:
第一次选择双方利益最大化的选项,然后每次重复对方上一次的选择。
这种拍脑袋的结果就是经济学从来接不上地气,不管小学算术玩的多么纯熟,都没办法在实际中挣到钱。
【 在 xueyandy (xuey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
: 假设两个囚徒永远不会死,而且每隔20年都会被抓一次,他们最终会走向合作,也就是都不揭发对方吗?
--
FROM 31.17.114.*
有实验的,审犯人一直在用。
【 在 imTa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实验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实验,全凭拍脑袋自己想。
:
:
--
FROM 222.1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