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何总有想取悦他人的心理
啊,我也总是这样,感觉到自己好玻璃心!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3」
--
FROM 124.64.9.*
所以,咱们的心理,都要像锻炼身体一样,也锻炼一下
【 在 aiyabiubiu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我也总是这样,感觉到自己好玻璃心!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3」
--
FROM 60.247.21.*
确实用术语不容易理解,sorry
楼上有位咨询师解释得满清晰的,就是说,当你现在体验到不舒服的时候,找找历史经验里让你同样不舒服的记忆,体会那个时候你的感受(可能主要是担心和害怕),这个过程就是尝试着把潜意识里的担心和害怕找出来,可能你就能理解当你走进商场之后的一系列感受和反应了。因为你已经长大,远离了曾经经历的场景,那个场景不再会伤害你了,你见到的商场工作人员的失望跟你没关系,你可能就能摆脱现在的困扰
关于修正性的体验,我解释一下:
当你看到用术语的回复时,你可能感觉“这说的是个啥啊,看不懂”,但你的回复是“天,专业,请指教”,这显然是在取悦我这个回帖者
我猜可能你觉得如果直接说“这说的是个啥啊,看不懂”,担心会让我不高兴
这时候如果我看到你取悦我我很开心,说"谢谢你",那么就会让你相信取悦是对的,你就会坚持重复取悦的模式(那个模式让你不得罪人,感觉安全)
但我看到你在取悦我,理解你是在担心我不高兴,我就和你说这件事,并且诚恳地告诉你我用术语回帖不合适,sorry,那么,你可能会体验到你不取悦我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新的体验
新体验的重复累积,慢慢就会改变人之前的模式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感觉您说的太专业了!
: "要把潜意识意识化,获得修正性的体验",这个表达太学术化了,没理解意思。以后要刻意注意一下,不要让别人的情绪或语言影响自己,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还请指教
: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5.9.*
FROM 124.65.9.*
说人话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他人失望或不满意,对你来讲具有威胁性
: 这种特定的不安全感意识层面解释不了,应该是潜意识里的
:
: ....................
--
FROM 124.204.49.*
哈哈,我上面补充了“人话”
【 在 bgragon82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人话
: :
--
FROM 124.65.9.*
嗯,看您的回帖,确实有一种好似被窥探内心的感觉,过民主生活会时一直被要求“红脸出汗”,估计真正的出汗也莫过如此,不知这算不算“读心术”!
不过说实话,不管是您的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让我认识到我在心理认知上的差距,这个感谢不仅仅是取悦,确实是由衷的感受。
不管怎样,现在我认识到,现代人就像感冒发烧觉得有必要去医院看大夫一样,因为心理去看心理医生真的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必要的,专业人士在心理认知上的能力范围确实优于非专业的人
忽然还冒出一个感觉,做销售的、搞商业谈判的的,做的好的人,同时也肯定是个心理专家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用术语不容易理解,sorry
: 楼上有位咨询师解释得满清晰的,就是说,当你现在体验到不舒服的时候,找找历史经验里让你同样不舒服的记忆,体会那个时候你的感受(可能主要是担心和害怕),这个过程就是尝试着把潜意识里的担心和害怕找出来,可能你就能理解当你走进商场之后的一系列感受和反应了。因为你已经长大,远离了曾经经历的场景,那个场景不再会伤害你了,你见到的商场工作人员的失望跟你没关系,你可能就能摆脱现在的困扰
: 关于修正性的体验,我解释一下:
: ...................
--
修改:xsw23 FROM 124.65.243.*
FROM 124.65.243.*
还有个疑问,就是我们说某人情商高,总会说,与他说话让人感觉很舒服。
那么那人在说话时肯定注意分寸,站在其自身立场,也许他就有取悦他人的倾向,但是,我们会认为那人情商高。而对那些说话只顾自身感受、只顾自己舒服、也许经常怼人的人,会认为其情商低,不成熟。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用术语不容易理解,sorry
: 楼上有位咨询师解释得满清晰的,就是说,当你现在体验到不舒服的时候,找找历史经验里让你同样不舒服的记忆,体会那个时候你的感受(可能主要是担心和害怕),这个过程就是尝试着把潜意识里的担心和害怕找出来,可能你就能理解当你走进商场之后的一系列感受和反应了。因为你已经长大,远离了曾经经历的场景,那个场景不再会伤害你了,你见到的商场工作人员的失望跟你没关系,你可能就能摆脱现在的困扰
: 关于修正性的体验,我解释一下:
: ...................
--
FROM 124.65.243.*
术业有专攻,心理医生是在心理方面有专业性
心理医生帮助当事人的根本原理,主要在于当事人有解决TA自己问题的意愿、能力和资源,心理医生起辅助作用,帮助当事人梳理、发现和挖掘TA自己的那些能力、使用那些资源解决问题
所谓“读心术”,这不是心理工作者的优势,因为是你告诉了我那些信息,我才能猜到一些。如果你不告诉我,我就没有“读心术”了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看您的回帖,确实有一种好似被窥探内心的感觉,过民主生活会时一直被要求“红脸出汗”,估计真正的出汗也莫过如此,不知这算不算“读心术”!
: 不过说实话,不管是您的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让我认识到我在心理认知上的差距,这个感谢不仅仅是取悦,确实是由衷的感受。
: 不管怎样,现在我认识到,现代人就像感冒发烧觉得有必要去医院看大夫一样,因为心理去看心理医生真的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必要的,专业人士在心理认知上的能力范围确实优于非专业的人
: ...................
--
FROM 124.65.9.*
讨好型人格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FROM 220.196.194.*
专家,再帮忙解答下这个疑问呗:
我们说某人情商高,总会说,与他说话让人感觉很舒服。
那么那人在说话时肯定注意分寸,站在其自身立场,也许他就有取悦他人的倾向,但是,我们会认为那人情商高。而对那些说话只顾自身感受、只顾自己舒服、也许经常怼人的人,会认为其情商低,不成熟。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心理学厉害,准备学学基本的心理学了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术业有专攻,心理医生是在心理方面有专业性
: 心理医生帮助当事人的根本原理,主要在于当事人有解决TA自己问题的意愿、能力和资源,心理医生起辅助作用,帮助当事人梳理、发现和挖掘TA自己的那些能力、使用那些资源解决问题
: 所谓“读心术”,这不是心理工作者的优势,因为是你告诉了我那些信息,我才能猜到一些。如果你不告诉我,我就没有“读心术”了
: ...................
--
FROM 124.6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