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何总有想取悦他人的心理
人是社会动物,取悦他人是本能。你的问题在于过分纠结这个事。考不了全班第一不是问题,天天发愁考不了全班第一也不是问题,天天发愁自己为啥要发愁考不了全班第一,以至于吃不下饭才是问题。
每个loser都有健康开心活下去的权利,不丢人。
【 在 xsw23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FROM 31.18.17.*
哈哈,兄弟你虽然打的比喻驴头不对马嘴,但绕口令说的很棒!
另外,没必要整天loser loser的,不要给自己过早定性,每个人都是自己舞台上的主角。比起很多人,能活下来,你就是最幸福的了!
【 在 imTa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是社会动物,取悦他人是本能。你的问题在于过分纠结这个事。考不了全班第一不是问题,天天发愁考不了全班第一也不是问题,天天发愁自己为啥要发愁考不了全班第一,以至于吃不下饭才是问题。
: 每个loser都有健康开心活下去的权利,不丢人。
:
--
FROM 60.247.21.*
这个问题不太容易说清楚,我试着说一下我的理解。
就像你说的,情商高的人说话注意分寸、让人舒服,他们可能说话很友善、很顾及别人的感受、可能有幽默和自嘲、能用让人不尴尬的方式化解尴尬氛围等等。
你猜测他们这样做会不会有取悦他人的倾向?
我想一般是没有取悦的,因为通常他们跟人说话时,并没有“站在自身立场”
不是他们没有立场,而是他们超越立场
既不站自身立场,也不站对方立场
立场这个东西,相对比较原则和底线,不同立场碰撞起来,不容易妥协,反而容易引发攻击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情商高的人能够超越立场?
我想可能与一个重要的心理能力有关:心智化能力
有心智化能力的人,他们有自身的立场,同时,也能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立场
他人立场与自己立场的差异,不会带给他不舒服的感觉,他能够接纳这种差异,他没有消灭差异的愿望
所以当他们发现立场之争很是没意义的时候,他们就倾向于超越立场去说话
他们总是把话题导向让双方(还包括双方之外的其他人)都舒服的方向,也会使用轻松的方式,比如幽默、自嘲去化解尴尬
典型的例子比如黄渤在金马奖颁奖典礼被蔡康永攻击“这不是你家,这是我家”,黄渤没有坚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我是客人,原道而来,应被尊重,不被攻击”之类的立场,而是超越立场,幽默调侃对方造型 “只见过人骑马,没见过马骑人”。
你能发现,黄渤的处理,并没有任何取悦对方的味道,反而让所有观众都觉得很舒服,大家喜欢他并且也尊重他
相反的例子比如水木十大的帖子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为一个主题吵几百楼,他们似乎很难从对方捍卫自己立场的发言中获得信息:对方的立场需要被尊重,可以不认同他,但也不必白费口水试图说服他。
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世界,心智化能力显得很重要
也因为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发展出心智化能力,所以高情商的人总是少数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个疑问,就是我们说某人情商高,总会说,与他说话让人感觉很舒服。
: 那么那人在说话时肯定注意分寸,站在其自身立场,也许他就有取悦他人的倾向,但是,我们会认为那人情商高。而对那些说话只顾自身感受、只顾自己舒服、也许经常怼人的人,会认为其情商低,不成熟。
: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 ...................
--
FROM 124.65.9.*
碰巧来到这里,说说我的理解。
情商高的人,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已经很高,而且超出了这个情绪之上,可以驾驭。
举例来说,取悦别人的人因为不买东西,而担心得罪售货员而自责,懊恼。
情商高的人,在决定不买时,能很好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买,也能理解这个决定对别人的情绪可能有什么影响,并且接受售货员有可能真的生气这一事实。
换句话说,情商高就是理解对方的情绪,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客观的接受情绪存在这一事实,所以不会因为别人生气与否,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甚至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事实上情商高的人不会贸然和别人冲突,但是也不会因为过于避免冲突而做无所谓得让步。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个疑问,就是我们说某人情商高,总会说,与他说话让人感觉很舒服。
: 那么那人在说话时肯定注意分寸,站在其自身立场,也许他就有取悦他人的倾向,但是,我们会认为那人情商高。而对那些说话只顾自身感受、只顾自己舒服、也许经常怼人的人,会认为其情商低,不成熟。
: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 ...................
--
FROM 135.0.111.*
这个分析厉害了,我跟lz有类似的问题,不过症状稍微轻一些,主要是在工作上,有点逃避处理跟别人的冲突,我也是小时候母亲严厉,现在有点担心自己对孩子也这样
【 在 Carrie947372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论上说,我们与外界他人的关系就是与父母等重要抚养人的关系的翻版,弗洛伊德曾经说过:6岁以后没有新鲜事。6岁以后我们应对外界的方式都是在6岁前就已经形成了的。
:
: 可以觉察一下,当我不买,而售货员不高兴的时候,内心的体验是什么?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23.117.176.*
每个人性格不同。我觉得不必在意。性格没有好坏。总想取悦别人,那么你必然好人缘,虽然物质利益可能受损,但是精神上得到的帮助比别人多。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3」
--
FROM 36.63.31.*
自己对尊重的需求未满足。
一方面本能地觉得别人比你重要,一方面也希望对方像你重视他们那样重视你。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FROM 119.80.52.*
礼下于人
必有所求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FROM 123.121.100.*
这个问题我试着回答一下,但要引入两个概念,姿态高和姿态低。
姿态高可以理解为传统的领导对下属的态度;
姿态低可以理解为你对你想讨好的人那样。
怼人是姿态过高,是评判。讨好呢姿态又过低。
这个度应该是不高不低,就像以前说的不卑不亢;也可以理解为可高可低,有高有低,高低转换间会有火花和乐趣,有兴趣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下娱乐的原理验证下,比如相声的包袱、电影的情节转换等。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个疑问,就是我们说某人情商高,总会说,与他说话让人感觉很舒服。
: 那么那人在说话时肯定注意分寸,站在其自身立场,也许他就有取悦他人的倾向,但是,我们会认为那人情商高。而对那些说话只顾自身感受、只顾自己舒服、也许经常怼人的人,会认为其情商低,不成熟。
: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 ...................
--
FROM 119.80.52.*
关键时刻是对方不高兴的时候你就承受不住了,所以你要是能承受住对方不高兴的时候,就无所谓讨好不讨好了。
对方不高兴的时候自己会觉得像犯错了,会变得脆弱不堪一击,这个状态是关键。
要是能在这样的状态下,无论对面是谁,我强调的是在这样的发生时刻找到出路~就是生活中发生的时刻,你能突破这个状态,就算有解了。讨论什么的,用处不大,再明白也顶不了多少事儿。
心理咨询有用,是会浮现这样的状态,咨询师会协助你真实的面对和处理这样的状态,是会改变体验的,所以会有用。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修改:·lucciler 于 Mar 27 14:30:04 2021 修改本文·[FROM: 223.104.38.*]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223.104.38.*]
修改:lucciler FROM 223.104.38.*
FROM 223.1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