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建议心理系改为家庭教育系
用你的词,“显然”不是这俩字,不可能反感泥塑的菩萨,而是反感造神的观念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行吧,看来你是十分反感圣人这俩字
:
--
FROM 123.119.249.*
本来是想讨论个学术问题,结果变概念定义问题了~~~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你的词,“显然”不是这俩字,不可能反感泥塑的菩萨,而是反感造神的观念
:
--
FROM 111.194.2.*
要讨论的是什么学术问题?咨询师是否离神或圣人更近吗?
哪个概念的定义有问题?你说的圣人,那些“人”我不反感呀,我反对的是将“圣”或某种理想情结加在“人”身上,神话他们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是想讨论个学术问题,结果变概念定义问题了~~~
:
--
FROM 123.119.249.*
话说,即便他们都是凡人,但好像跟我们这般凡人也有巨大差异吧
我们对他们,多是敬仰追随之心,不用圣人称呼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表达,能传递出我辈难以望其项背的心情。。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圣人这个词是你拿来替代神这个词的,对我来说没有神也没有圣人
: 我就在说孔孟老庄的圣人是后世封的,圣人跟金身的泥偶并无分别,自恋的也不是孔孟老庄而是以他们的代言人自居自况的人
: 孔孟老庄言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但很显然在他们活着的时候都是凡人,他们的学说是伟大的哲学但伟大的是作品而不是本人,作品和人肯定是分开的。蛋好吃就要把鸡封圣嘛?
--
FROM 223.104.40.*
都是女生,你懂的怎么这么多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讨论一种外在的力量,比如教化,会不会对内在原始动力产生显著的影响,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心理科普或教育强化成年人对子女的责任心而减少成年人的出轨冲动或行为。
: 我认为远不能,因为这是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结论,我觉得普通人尤其是会出轨的人跟理性人差别还是挺大的
--
FROM 106.120.50.*
有本精神分析的书里解释人对神(圣人)的情感表现源于幼时俄狄浦斯期冲突,或者说是俄狄浦斯期冲突的残留。不加辨别地将神视为典范是对弑亲乱L愿望补偿的结果,幼儿在俄狄浦斯情结的作用下在幻想中弑父乱L,而后为了应对被报复被阉割的巨大恐惧而让自己心理上无条件归顺于“父亲”,无限地赞颂就是顺从的具体表现——而这背后的实质是:幼儿认为自己已杀死父亲、信徒已杀死神、凡人已超越圣贤
所以人给其他人封神封圣,本质上是幼儿般的自恋,本质上认为自己是超越神和圣人的
若非如此,成熟的心理状态下,人和人的巨大差异并没有什么值得追随、难望项背的,差异只是不同而非高下啊!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话说,即便他们都是凡人,但好像跟我们这般凡人也有巨大差异吧
: 我们对他们,多是敬仰追随之心,不用圣人称呼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表达,能传递出我辈难以望其项背的心情。。
:
--
FROM 123.119.249.*
性别不是障碍吧
【 在 secretboss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女生,你懂的怎么这么多
:
--
FROM 123.119.249.*
我今天看了下张爱玲有篇文章叫《谈女人》,里面她引述奥涅尔《大神勃朗》的片段并讲到神,嗯,跟通常说的神是完全不同的,跟你说的神性是一个意思的
“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
像大部分所谓智识分子一样。我也是很愿意相信宗教而不能够相信,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获得了信仰,大约信的就是奥涅尔《大神勃朗》一剧中的地母娘娘。《大神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出戏。读了又读,读到第三四遍还使人心酸泪落。
奥涅尔以印象派笔法勾出的"地母"是一个Ji女。"一个强壮、安静、肉感、黄头发的女人,二十岁左右,皮肤鲜洁健康,乳F丰满,胯骨宽大。她的动作迟慢,踏实,懒洋洋地像一头兽。她的大眼睛像做梦一般反映出深沉的天性的骚动。她嚼着口香糖,像一条神圣的牛,忘却了时间,有它自身的永生的目的。"
她说话的口吻粗鄙而熟诚:"我替你们难过,你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狗娘养的——我简直想光着身子跑到街上去,爱你们这一大堆人,爱死你们,仿佛我给你们带了一种新的麻醉剂来,使你们永远忘记了所有的一切(歪扭地微笑着)。但是他们看不见我,就像他们看不见彼此一样。而且没有我的帮助他们也继续地往前走,继续地死去。"
人死了,葬在地里。地母安慰垂死者:"你睡着了之后,我来替你盖被。"
为人在世,总得戴个假面具,她替垂死者除下面具来,说:"你不能戴着它上床。要睡觉,非得独自去。"
这里且摘译一段对白:
勃朗(紧紧靠在她身上,感激地)土地是温暖的。
地母(安慰地,双目直视如同一个偶像)嘘!嘘!(叫他不要做声)睡觉吧。
勃朗:是,母亲,……等我醒的时候……?
地母:太阳又要出来了。
勃朗:出来审判活人与死人!(恐惧)我不要公平的审判。我要爱。地母止有爱。
勃朗:谢谢你,母亲。
人死了,地母向自己说:"生孩子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生出死亡来?"
她又说:"春天总是回来了,带着生命!总是回来了!总是,总是,永远又来了!——又是春天!——又是生命!——夏天、秋天、死亡,又是和平!
(痛切的忧伤)可总是,总是,总又是恋爱与怀胎与生产的痛苦——又是春天带着不能忍受的生命之杯(换了痛切的欢欣),带着那光荣燃烧的生命的皇冠!"
(她站着,像大地的偶像,眼睛凝视着莽莽乾坤。)
这才是女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证书。。。世人两眼一抹黑的也信不过啊
: 很多很多年前,荣伟玲写过一篇心理咨询师的三重境界
: 最后一重,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存在就是治疗”
: ...................
--
修改:psycholo FROM 123.119.249.*
FROM 123.119.249.*
啊?
就是说自恋爆棚了的意思吗?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我朝宣称地势坤厚德载物,承认自己的短板,但并不自卑于自己的短板,也是自恋体现嘛?
有没有可能是被真善美的那种极致之道所震撼的结果?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本精神分析的书里解释人对神(圣人)的情感表现源于幼时俄狄浦斯期冲突,或者说是俄狄浦斯期冲突的残留。不加辨别地将神视为典范是对弑亲乱L愿望补偿的结果,幼儿在俄狄浦斯情结的作用下在幻想中弑父乱L,而后为了应对被报复被阉割的巨大恐惧而让自己心理上无条件归顺于“父亲”,无限地赞颂就是顺从的具体表现——而这背后的实质是:幼儿认为自己已杀死父亲、信徒已杀死神、凡人已超越圣贤
: 所以人给其他人封神封圣,本质上是幼儿般的自恋,本质上认为自己是超越神和圣人的
: 若非如此,成熟的心理状态下,人和人的巨大差异并没有什么值得追随、难望项背的,差异只是不同而非高下啊!
--
FROM 118.247.98.*
我又看了好几遍,对于这种抽象的艺术,我只能承认我是如此浅薄,难以欣赏它的震撼。。。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今天看了下张爱玲有篇文章叫《谈女人》,里面她引述奥涅尔《大神勃朗》的片段并讲到神,嗯,跟通常说的神是完全不同的,跟你说的神性是一个意思的
: “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
: 像大部分所谓智识分子一样。我也是很愿意相信宗教而不能够相信,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获得了信仰,大约信的就是奥涅尔《大神勃朗》一剧中的地母娘娘。《大神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出戏。读了又读,读到第三四遍还使人心酸泪落。
: ...................
--
FROM 118.2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