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任,我以我的观察和理解做一下回复吧
我看到你的核心困扰是,你想做一个开心带娃、强大、可以被孩子们信赖依靠、没有负能量的妈妈,你不想那些委屈、没人疼爱、没人体谅、悲凉和不公平的感觉影响你
在成为你想要的人的方面,你做了很多,家务、娃的生活起居安排、陪玩、辅导作业,还体谅孩子爸爸的工作忙碌。
但当你感受到委屈、没人疼爱、没人体谅的悲凉和孤独付出的不公平感的时候,你首先是忍着,然后是爆发(发脾气或者哭泣、流泪)。但无论忍或爆发,你的这些情绪感受并没有被接收、理解、关注。
你曾尝试着向爱人寻求理解和帮助,但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
现在糟糕的是,你发现惯常采用的排解情绪的方法,给孩子带来了伤害,这也让你懊悔,并且变得无路可走
我想可能每一个感觉无路可走的人,都难免跟你一样有悲观和失望的情绪。对你来说,你已尽了全力,给孩子们展示强大、可信赖、可依靠的那一面,但你没有好办法去处理那些实实在在的委屈、悲凉的感觉,你有时候不得不展现不强大、不可依靠的那一面。这感觉确实太糟糕了
那么我想,首先,你要有一些办法去处理那些糟糕的情绪感受
通常,那些在关系中产生、与他人有关的情绪和感受,总是希望在关系中、在他人那里得到确认、理解和包容
比如当老大不听话让你烦躁时,你希望老大理解你的感受、然后变得听话;或者希望老二明白你的感受、能自己待一会儿、给你空间;或者希望孩子爸爸看到你的感受、体谅支持你、主动搭把手
因为某些原因,他们都做不到
但也许这样说你就会理解,要处理感受,对他人倾诉是很重要的。只有说出来,感受才可能得到确认,进一步有可能得到理解
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倾诉,有的人可能长期反复倾诉,这都是在帮助自己处理情绪感受的方式
不过在你的叙述中,我没发现你曾尝试向家人之外的人倾诉,我也有点好奇是什么原因?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我做一些假设,比如可能你觉得倾诉并没有什么用,得不到确认和理解;还有可能你觉得倾诉反而被二次伤害,就像你在爱人那里得到的反馈那样;也可能你觉得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还有可能你有其他顾虑。
不论如何,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而如果你觉得自己无路可走、被困在委屈悲凉和不能发火流泪之间,那么倾诉总是必要的
进一步地,当情绪感受通过有效的倾诉、得到理解和包容,也许你的情绪状态会变得平和、更有容纳和思考力的时候,就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
因为情绪感受的处理就像急诊,而对于生活当中困扰你的状态、你的感受模式、情绪处理方式都是如何形成、如何困扰你的这些议题,如果不进一步探索,那么可能你总是要处在急切地应对情绪感受的状态里
进一步探索的议题,我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是什么原因让你在家庭中成为了和爱人不一样的角色,你是付出和忍耐的那一个,而他是甩手掌柜?
比如,你向爱人求得理解和帮助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之间的互动变得让人心凉,而不是曾经的心心相印?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们被伤害了,是什么原因让你要求自己关闭仅有的排解情绪的通道、无路可走,而不是由其他人来担负这个改变的责任?
比如,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大儿子的课业必须辅导、小儿子必须有人陪伴,即便作为妈妈你已经崩溃了也仍然需要坚持?
……
也许这些议题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但如果那些答案对你当下的困境无所帮助的话,也许就还需要继续去探索
在表面意义的背后,通常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决定着你的情绪感受和认知行为
向内的深入的探索并不容易,通常当下的感受、情绪、认知和行为模式,是曾经的最适应、最安全的模式,人的心理上会有强大的防御系统做保护
所以,可能你自己也曾经尝试去思考,并做了很多努力去改变,但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不用灰心,如果需要帮助,现在很容易找到专业人士;如果想要自己探索,获取知识也不难
【 在 Pame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助本版的心理大师,大咖,帮我分析一下。
: 目前的情况是,家有俩男娃,大娃初中,学习不是很主动,需要家长督促。老二比较淘,总是需要妈妈陪。娃爸总加班,回到家就九点多了,周六日也经常不在家,在家爱看手机,不太主动承担家务。娃姥爷在帮我们。我是娃妈。
: 家务、娃的生活起居安排、陪玩、辅导作业基本以我为主。我一般也能体谅娃爸确实工作忙,不计较。
: ...................
--
FROM 124.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