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自制力差”这件事儿做了细致的描述,我们尝试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来解读一下您这段描述: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人在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就是本我。本我只与欲望的满足有关,不受世俗的约束,遵循快乐原则。
您对小说的追求“我看完一个小说,然后会再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下一个小说”,其实就是典型的本我的需求。而本我的需求实际上人人都有。
大概到了2岁的时候,人格的第二个部分会发展出来,也就是自我的部分。自我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本我的需求,但得结合现实的条件加以满足。所以,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并且,自我起到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的作用。
大概5岁的时候,人格结构的第三个部分开始形成--超我。超我代表社会、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遵循道德原则。
您对自己的评判“自制力差”,其实是来源于超我部分的。
之所以看小说这个事儿在您这是困扰,而可能在别人那就不是困扰。就是因为超我和本我的冲突,而自我没有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您的超我要求自己必须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而本我想及时行乐、想逃避束缚,二者冲突了。您也尝试调节,比如设置30分钟闹铃,但闹铃响后还是本我胜利了,关了闹铃继续看。但是看完之后内心又经不住超我的责问。
您提到的改进方式是定计划,可是我看到您是有很多计划的,并且都写在了文档里,看来计划并不管用。“不愿意看那些计划”,可能是这些计划对您来说太过高远,并不是伸手就能够到,而是需要跳上几跳才能够到。再或者,这些计划太过严格,每一项都要达到,而您可能在潜意识里是对束缚反抗的。所以,您对“依计划行事”,在潜意识里有敌意,于是就采用“看小说”的方式来攻击计划。
您也可以回顾下自己的成长经历里是否有被强迫、被控制的痛苦感受。可能现在的这种“不务正业”就是对这种控制的反抗。
【 在 misslost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谢谢你的回复。
: 我自制力差,不仅仅是看小说,看美剧看动画都是一样的缺乏自制力。而且我还边看便后悔,或者会给自己定一个闹钟,最多再看30分钟。但是,闹钟响了关掉之后会继续看。简单说,能够意识到问题,但是根本执行不了,停不下来。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身体健康。
: 这些内容很吸引人吗?我确实认为这些内容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毕竟,如果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估计自己会再换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吧,现在通过手机,总是可以找到无穷无尽的娱乐资源的。但是,我这么做,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些东西的吸引力太大造成的。相反,是我的某种行为,将这些对我有吸引力的内容挑选出来的。我看完一个小说,然后会再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下一个小说。我的好奇心很强,爱好也很广泛,我可以轻易在网上找到让我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读的是什么内容,可能一点也不重要。
: ...................
--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