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从另外一个角度-人格-来分享下看法。
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举个例子,比如,减肥期间吃了个冰淇淋,吃完了后悔,觉得自己自控力太弱了,并且告诫自己下次再也不能吃了,否则减肥前功尽弃。
这里吃冰淇淋是本我的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人在出生的时候只有这一个人格结构,本我只关心如何立即满足个人的需求,而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
吃完了后悔,觉得自己没有控制好等等都是超我的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的第三个部分,大概在5岁开始形成。超我代表社会的、道德的规范。
而在超我和本我之间有一个自我在协调,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主要任务是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就是既满足本我、又不违反超我。当超我和本我发生冲突的时候,比如:吃冰淇淋和减肥之间冲突时,超我可以协调:吃完了跑一圈,或者等减肥完再吃,再或者只吃半个冰淇淋。
再回到您的问题,一个人犯错之后总结,但是过段时间还会犯错。那么总结这部分应该是个体结合了道德规范、社会规范等等进行的,比如,不应该性急,应该沉稳些。(这些都是社会规范),是超我的功能。
而在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还是会脱口而出自己的要求,这就是本我的需要(马上表达需求,有话当时就得说出来),本我必须得到及时满足。
所谓的不长记性是自我没有在超我和本我之间起到一个很好的调剂,这里面可能也有练习的因素,比如,总结和教训之后,要不断练习,要有觉察。下次再情急脱口而出的时候,说一半,我就意识到不应该这么说,然后再想着往回圆一下,这些都是自我的功能。
【 在 forever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一个人犯同样的错误是啥心理?
: 比如犯错之后(被人批评),也会后悔不该这样(比如性急,说不该说的话,提不该提的要求等等),时候还自己总结了一下,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又没啥意识了
: ...................
--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