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参话头,意在强调一种空灵、无为而治的感觉。
在禅宗的理念里,追求一种去除杂念、不刻意强求结果、让事物自然呈现和领悟的状态。
“参话头” 是让修行者抛却既定的思维框架和预设答案,全身心沉浸去体悟其中深意。
现代的高校毕业的孩子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是科学,唯物主义教育
语文的学习也是背课文,撰写八股文
讲这些内容在这些孩子面前,会引起他们剧烈的反对,对于那些70,80后也是一样
他们无法接受这些内容
我试着用比昂的“无欲无忆”来阐释这个禅宗的“参话头”概念
比昂提出,当心理咨询师怀揣着 “一定要让来访者最终达到某种特定状态” 这样的愿望时,其实是在咨询空间中占据了一部分 “领地”。
自由联想要求来访者能够在一个尽可能开阔、没有外在预设限制的心理空间里,让自己的思维和感受自然流淌、随性呈现。
而咨询师若带着既定的期望,比如期望来访者最终能彻底消除某个症状、形成某种特定的认知或行为模式等,来访者潜意识里往往能察觉到咨询师的这种潜在欲望。
这就如同在原本应该纯净、开放的交流场域中放置了一个无形的框架,来访者的无意识为了迎合或者回应咨询师的这种期望,会不自觉地去调整自身无意识的呈现内容,使得自由联想不再纯粹是基于来访者自身内在真实状态的自然流露,而是掺杂了对咨询师期待的迎合,进而阻碍了来访者真正毫无拘束地展开自由联想。
腾出空间的意义
相反,当咨询师能够放下自己那些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愿望,把心理空间完完全全地留给来访者时,就相当于营造出了一个安全、自由且没有外在引导性压力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下,来访者的无意识内容才能像脱缰之马一样,按照其自身原本的节奏和逻辑肆意展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联想。
这种状态就如同为来访者搭建了一个专属的舞台,没有导演(咨询师带有特定目的的引导)去规定剧情走向,来访者可以尽情演绎自己内心世界真实的故事,挖掘出更深层次、更真实的情感、记忆与想法。
--
FROM 58.2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