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睡到半夜醒来这件事你有办法改善吗?一般正常的睡眠能一觉到天亮睡醒。可能这是直接的治标的方法,让自己没机会体会到心理防御的失效
然后,更进一步,如果想要“治本”,就要对半夜涌上心头的那些感受做直接的处理。前提是假设你现在的困扰是一个非常非常单纯的问题,比如只是因为过去那些不开心的“小事”的感受未及时处理,那么做针对性的处理就有助于从较为根本的层面上做改善。当然,困扰的背后通常不是单纯的原因,往往是极为复杂的(很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因简单的困扰寻求咨询帮助,深入探索才发现更多隐藏的困扰,咨询也越做越久)。
以单纯的原因为例来说下如何处理。既然你感受到不开心,也知道如果将这种不开心当作小事而忽略,以自己历经风雨、这点痛算什么的态度对待它,它就会积压在心底,找机会出来捣乱,那么,对应的处置自然就是重视它。
感受需要被看见、被重视、被接纳和被安抚。当你醒来,意识里有了事情没做好的片段,第一步是仔细品味当你回到这个片段中的感受,没做好事情,会让你担心、羞耻、愧疚、惶恐、无助、委屈、愤怒吗(这里是举例,以你自己体会到的感受为准)?感受是多层次的,最表层的一般比较有力量,比如担心、愤怒、惶恐,中间的一般是需要一点包裹的比如羞耻、愧疚等,更深层次的是需要层层包裹和掩饰的脆弱感,如无助、委屈等。
第二步,当意识到自己的多层次感受,不要以成年人的强大去忽视、轻蔑、贬低、无所谓,而是去体会当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这些感受是多么具有压倒性。承认感受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感受是人的心理功能形成的基础。
第三步,接纳这些可能具有破坏性的感受,比如惶恐原本有可能被视为懦弱、愤怒被视为情绪不稳定等等,现在要给予这些感受以接纳,它们都是正常的、不被污名化的、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第四步,安抚在这些压倒性的感受面前的愤怒的、惶恐的、羞愧的、无助的自己。
举个例子:小孩子走路摔倒摔痛了,哭着跑向妈妈怀抱(妈妈在场、能看见孩子的伤痛),太痛了可能会让他打妈妈(他用愤怒的行动表达痛楚的感受),但妈妈会一直温柔地安抚他(重视孩子的痛楚感受,接纳他的具有破坏性的情绪和行动),说宝宝摔疼了好委屈(安抚),宝宝长大了就不会再摔跤了(给予希望),好好吃饭快快长大(给予行动指导)等等。
深入细腻地处置感受,最终是要对最内层的感受也就是脆弱感做接纳和安抚,这可能是很多“历经风雨”的成年人很难做到的,当大人们习惯了坚强,就不太容易理解接纳脆弱感才是心理功能变得强大的基础。
以上这些过程,可以自己操作,也可能自己操作困难,因为有句话说“人的心智形成于他人眼中”,意思是说只有被他人看见、重视、接纳和安抚,才能在自己心中一层一层堆叠起安全、稳定、温柔、有希望的心理支柱。这是心理咨询师存在的基础,很多来访者懂得很多道理、非常通透,仍然需要另一个人协助才能有所成长。不过也有很多人可以通过运动、冥想、修行、自我分析的方式修复内在问题,往往是因为他们有在内心创造“自我客体”的能力。是否需要他人协助,取决于自己。
【 在 shenm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分析的好像还挺有道理的,那应该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
: 我其实不喜欢半夜醒来躺床上总是一些不开心的往事萦绕我
: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4.123.*
FROM 124.6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