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红十军团失败,红25军却能成功
这里他只字不提粮食是用船运的,那些船本来是该用在金门前线的,到战役结束都没有还回来。
因此,厦门城内居民嗷嗷待哺的粮食问题,便成为了叶飞首当其冲的大事。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叶飞下令将原定给二十八军的战船调往运粮,从上海、浙江和省内龙溪地区运输面粉、米谷接济厦门。当时粮食紧张,兵团主要的任务都在运粮上,说好运一次粮食就集结所有的船只给第二十八军,但一直到战斗打响也没有完全集结过来。只有第二十八军自己准备的120多条船,兵团后调进180多条船,但300多条船只能运送一半兵力,只能把攻打金门的部队分作两个梯队,先后登岛,这不符合当时的战斗设想。全部6个团兵力无法一次登岛作战,形成进攻优势,是个严重的问题。第二十八军一直希望兵团把答应给他们的船只都给到军里,当时十兵团司令员叶飞似乎没有太多考虑打金门,萧锋多次向上反映,没有结果。金门战役失利后,叶飞并未对自己这一调船运粮的做法进行过任何自我反省和检讨,甚至将此作为绝密不予公布。直到2013年,原二十八军后勤部长、已经年届101岁的宫愚公,才对儿子宫勇说:叶飞在金门战役登陆作战之前调船前往运粮,致使进攻金门无船运兵,导致失败之事,当时叶飞和第十兵团严令不准讲,并列为绝密。我保密了65年一直没有说出来,就是当年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在拍摄《金门战役检讨》时,我也没有说。现在,我快要死了,我要把真相讲出......在即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宫愚公终于将在心底保守了半个多世纪的的秘密讲了出来。
【 在 bingli (p.d.)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 allright (好吧.。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说的好像是粟裕畏难情绪,故意不在前线指挥似的。
: 粟裕当时要参加军委和政协的工作,东南方向除了解放台湾,大仗已经结束,中央对粟裕的安排就是参与很可能要主持军委的一大块工作,主要是作战这块的。
: 这是粟裕去北京的背景,不是粟裕主动去北京的,而是中央调粟裕去的。
: ...................
叶飞当时的其它兼职是厦门军管会主任兼厦门市市长,且在金门战役前几天已经辞去市长职务由梁灵光接任,叶飞当时没有在福建省委任职,至于厦门党委书记是林一心。
叶飞回忆录中记载他受地方事务的影响是:
刚解放的厦门,像所有刚解放的大中城市一样,乱麻一团。厦门市委无从措手,二十万人的供应问题很突出。由于闽南地区人多地少,当时全军收成粮食只能维持四五个月,本来就十分紧缺。开春以来,六七万国民党军溃退到泉、漳、厦,横征暴敛,更加缺粮少草,贫苦百姓连糠菜也吃不上。这地区刚得解放,残匪还没有肃清,社会秩序还不稳定。我们虽已建立地、县政权,刚刚挂出牌子,一时还很难发挥作用,自顾不暇,难以支援厦门。何况厦门市委也无权指挥泉州、漳州两个地委,,“民以食为天”,厦门存粮匮乏,粮食义运不来,接济不七,吃不上饭,人心不稳。特别是燃料更成问题,甚至出现了拆地板当柴烧的现象。情况的确严重,我只好应厦门市委的要求,把兵团指挥所由同安移驻厦门,主持接管工作。当时燃眉之急是解决粮食、燃料问题。我责成兵团后勤部在十月底前筹措大米四百万斤、柴草六百万斤,保证部队和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并通知泉州、漳州两地委全力支援厦门。
事后表明,金门尚未解放之时我即将兵团部移驻厦门,这是一个失策,因为这影响了解放金门的准备工作。当时我如果派刘培善同志去厦门协助市委主持接管工作,我和兵团部仍驻同安,掌握全局,两方面就可以兼顾了。我为什么发生这个失误呢?这是因为轻视了金门,认为金门没有什么工事,金门守敌名义上是一个兵团,即李良荣兵团,实际只有两万多人,而且都是残兵败将;厦门是有永久性设防工事的要塞,守军是汤恩伯集团,兵力充足,已被攻克了,则认为攻取金门问题不大。厦门是通商口岸,如果接管工作不搞好,发生混乱,影响很大,对海外都有影响。所以我才做出将兵团指挥部移驻厦门、协助厦门市委主持接管工作的决定,而把解放金门的任务交给二十八军执行,本来预定作战方案也是由该军担任攻取金门的任务的。
......
我到厦门后,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厦门的供应问题,把攻取金门的任务交给二十八军去执行。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4.*
FROM 139.205.194.*
刘帅也参加了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但是在他回到前线前二野一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只是把部队调到了大西南前线,等他返回二野指挥部才下达了进军命令。101和老彭就更是在前线收听的开国大典了,只有一将是潇洒的当甩手掌柜,尽管前线多次就敌人增援等新情况发电提出争议,他在金门开始前一天才返回南京,这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 在 iceflare009 (呵呵)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是站在粟裕的角度为他辩护
: 首先明确一点,金门失败,跟粟作战喜欢冒险,追求大胜是一脉相承的
: 其次,粟裕首先是三野代司令员,其次才是啥政协呀,啥军委呀,啥其他工作,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4.*
FROM 139.205.194.*
关键还是他自己不肯研究,两次世界大战n多的登陆作战的范例教训可以研究,他如果不是分心在那么多不必要的会议上也不会这样。
【 在 butou (争取做个好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不愿意南下是粟自己不情愿
: 金门粟显然就没重视
--
FROM 139.205.194.*
可能是第四个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培土,骄傲了
【 在 bhima (心烦意乱)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还是他自己不肯研究,两次世界大战n多的登陆作战的范例教训可以研究,他如果不是分心在那么多不必要的会议上也不会这样。
--
FROM 123.119.102.*
是伤亡4000. 两个军参战,一个军才牺牲800人。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海南还好吧,记得牺牲4000多人
:
--
FROM 219.236.218.*
骄兵必败。如果不是金门失手,指不定后面攻台受多大损失?
登陆战本身就是高杠杆的博弈。并且没有制海权,让国军都能
败走,再烂的队伍也练出来啦。
要是当年留着金马等甚至海南不打下来,佯攻某些岛,偷袭澎湖。
不知能不能打下来和守得住?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还是他自己不肯研究,两次世界大战n多的登陆作战的范例教训可以研究,他如果不是分心在那么多不必要的会议上也不会这样。
:
--
FROM 219.236.218.*
金门战役一定要粟裕去前线指挥吗?厦门战役粟裕没去都打胜了。
其实只要叶飞稍微重视一点,或者晚几天准备好足够才船再打,或者把运粮的船都用来运兵,把6个团的兵力全部送上去,以共军的士气和不怕死的精神,国军也只有重蹈厦门覆辙的份儿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帅也参加了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但是在他回到前线前二野一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只是把部队调到了大西南前线,等他返回二野指挥部才下达了进军命令。101和老彭就更是在前线收听的开国大典了,只有一将是潇洒的当甩手掌柜,尽管前线多次就敌人增援等新情况发电提出争议,他在金门开始前一天才返回南京,这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
FROM 183.218.173.*
这个时候估计是粟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华东粟裕谁人不知啊,后面屡屡被整也不是偶然啊
【 在 but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是第四个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培土,骄傲了
:
--
FROM 185.176.76.*
鼓浪屿已经因为登陆伤亡惨重,战死一个团长,特别是船只不足的问题非常明显的暴露了。这种情况下一将还不警醒赶紧返回三野指挥部金门翻船就在所难免了。如果一将自己都仅仅满足于口头指示和打电报,怎么可能引起前线将领重视?叶飞的轻敌情绪是一般人能压得住的?这种拖后指挥导致对前线敌情了解不够的风格是一将一直都有的,南麻临朐他就吃亏过,还不长记性。
【 在 chinesehero (Pe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门战役一定要粟裕去前线指挥吗?厦门战役粟裕没去都打胜了。
: 其实只要叶飞稍微重视一点,或者晚几天准备好足够才船再打,或者把运粮的船都用来运兵,把6个团的兵力全部送上去,以共军的士气和不怕死的精神,国军也只有重蹈厦门覆辙的份儿了。
--
修改:bhima FROM 110.186.70.*
FROM 110.186.70.*
太祖要没有傅连嶂救命,也很可能34年就挂了。
【 在 Xiaopengyou (小朋友) 的大作中提到: 】
: 傅连彰给几千名红军接种天花疫苗
: 这些战士活下来的基本都成为将军
: 九死一生留下来的,自然是运气好的精英
: ...................
--
修改:bhima FROM 110.186.70.*
FROM 110.1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