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红十军团失败,红25军却能成功
你理解错了,我主要是认为,粟裕,叶飞轻敌,这是他们要付责任
如果他们有一个去前线,随便看看,以他们的水平,金门不会打成这样
【 在 allr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说的好像是粟裕畏难情绪,故意不在前线指挥似的。
: 粟裕当时要参加军委和政协的工作,东南方向除了解放台湾,大仗已经结束,中央对粟裕的安排就是参与很可能要主持军委的一大块工作,主要是作战这块的。
: 这是粟裕去北京的背景,不是粟裕主动去北京的,而是中央调粟裕去的。
: ...................
--
FROM 223.98.160.*
那时候应该是连续胜仗,我们被胜利冲昏头脑test
测试一下
测试一下
【 在 iceflare009 (呵呵)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理解错了,我主要是认为,粟裕,叶飞轻敌,这是他们要付责任
: 如果他们有一个去前线,随便看看,以他们的水平,金门不会打成这样
--
FROM 101.54.180.*
【 在 allright (好吧.。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说的好像是粟裕畏难情绪,故意不在前线指挥似的。
: 粟裕当时要参加军委和政协的工作,东南方向除了解放台湾,大仗已经结束,中央对粟裕的安排就是参与很可能要主持军委的一大块工作,主要是作战这块的。
: 这是粟裕去北京的背景,不是粟裕主动去北京的,而是中央调粟裕去的。
: ...................
叶飞当时的其它兼职是厦门军管会主任兼厦门市市长,且在金门战役前几天已经辞去市长职务由梁灵光接任,叶飞当时没有在福建省委任职,至于厦门党委书记是林一心。
叶飞回忆录中记载他受地方事务的影响是:
刚解放的厦门,像所有刚解放的大中城市一样,乱麻一团。厦门市委无从措手,二十万人的供应问题很突出。由于闽南地区人多地少,当时全军收成粮食只能维持四五个月,本来就十分紧缺。开春以来,六七万国民党军溃退到泉、漳、厦,横征暴敛,更加缺粮少草,贫苦百姓连糠菜也吃不上。这地区刚得解放,残匪还没有肃清,社会秩序还不稳定。我们虽已建立地、县政权,刚刚挂出牌子,一时还很难发挥作用,自顾不暇,难以支援厦门。何况厦门市委也无权指挥泉州、漳州两个地委,,“民以食为天”,厦门存粮匮乏,粮食义运不来,接济不七,吃不上饭,人心不稳。特别是燃料更成问题,甚至出现了拆地板当柴烧的现象。情况的确严重,我只好应厦门市委的要求,把兵团指挥所由同安移驻厦门,主持接管工作。当时燃眉之急是解决粮食、燃料问题。我责成兵团后勤部在十月底前筹措大米四百万斤、柴草六百万斤,保证部队和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并通知泉州、漳州两地委全力支援厦门。
事后表明,金门尚未解放之时我即将兵团部移驻厦门,这是一个失策,因为这影响了解放金门的准备工作。当时我如果派刘培善同志去厦门协助市委主持接管工作,我和兵团部仍驻同安,掌握全局,两方面就可以兼顾了。我为什么发生这个失误呢?这是因为轻视了金门,认为金门没有什么工事,金门守敌名义上是一个兵团,即李良荣兵团,实际只有两万多人,而且都是残兵败将;厦门是有永久性设防工事的要塞,守军是汤恩伯集团,兵力充足,已被攻克了,则认为攻取金门问题不大。厦门是通商口岸,如果接管工作不搞好,发生混乱,影响很大,对海外都有影响。所以我才做出将兵团指挥部移驻厦门、协助厦门市委主持接管工作的决定,而把解放金门的任务交给二十八军执行,本来预定作战方案也是由该军担任攻取金门的任务的。
......
我到厦门后,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厦门的供应问题,把攻取金门的任务交给二十八军去执行。
--
FROM 218.22.21.*
金门战役失利,三野上下弥漫的乐观轻敌情绪是主因,粟裕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应由叶飞承担。
~~~~~~~~~~~~~~~~~~~~~~~~~~~~~~~~~~~~~~~~~~~~~~~~~~~~~~~~~~~~~~~~~~~~~~~~~~~~~~~~~~~~~~~~
金门战后粟裕并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49年11月15日,粟裕专门发电给毛主席,承担金门作战失利的责任,他说:金门失利,虽有种种其它的原因,但他也没有尽到检查和督导的责任。在后来的11月22日,他再次致电毛主席检讨自己:抛开其他人的原因,他自己也没有及时的指导和教育兵团以及军一级的领导干部,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
FROM 183.173.206.*
你也看到了,粟裕只承认他的检查和督导责任,因为当时他并没有参与指挥。所以说粟裕轻敌是错误的。
【 在 haole99 (haole99)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门战役失利,三野上下弥漫的乐观轻敌情绪是主因,粟裕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应由叶飞承担。
: ~~~~~~~~~~~~~~~~~~~~~~~~~~~~~~~~~~~~~~~~~~~~~~~~~~~~~~~~~~~~~~~~~~~~~~~~~~~~~~~~~~~~~~~~
: 金门战后粟裕并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49年11月15日,粟裕专门发电给毛主席,承担金门作战失利的责任,他说:金门失利,虽有种种其它的原因,但他也没有尽到检查和督导的责任。在后来的11月22日,他再次致电毛主席检讨自己:抛开其他人的原因,他自己也没有及时的指导和教
: ...................
--
FROM 171.221.241.*
在那个年代,粟裕身在千里之外,当时的通讯条件不可能支持他对一线作战进行指导,所以责任肯定在当时福建前线的指挥员,粟裕也就是督促不够的责任。
至于是前线的哪一级指挥员承担主要责任,要看具体工作的分配和领导的担当,叶飞已经把责任抗了起来,也是比较符合tg军队传统的。
金门被用来做粟裕的黑点,我以前听到的不多,不知道为什么这次讨论往这个方向走
【 在 allright (好吧.。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也看到了,粟裕只承认他的检查和督导责任,因为当时他并没有参与指挥。所以说粟裕轻敌是错误的。
--
FROM 159.226.118.*
是的,张鼎丞是啥资历,叶飞还能当他上级
【 在 bingl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不是抬杠吗,
: 那时省委书记有好几个呢,我说叶飞是省委书记,自然是默认他是第一书记
: 严格的说法是,叶飞是当时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张鼎丞是省委书记,叶飞是一把手,
: ...................
--
FROM 180.169.88.*
是,资历差太远了,张当福建苏维埃主席的时候,叶飞还是个娃娃呢,按道理说粟裕都是张的晚辈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张鼎丞是啥资历,叶飞还能当他上级
--
FROM 185.176.76.*
--
FROM 223.104.39.*
嗯,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叶飞承担责任最恰当,因为最后战役决心他下的,事实证明下错了。萧峰提了反对意见的。
【 在 dan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那个年代,粟裕身在千里之外,当时的通讯条件不可能支持他对一线作战进行指导,所以责任肯定在当时福建前线的指挥员,粟裕也就是督促不够的责任。
: 至于是前线的哪一级指挥员承担主要责任,要看具体工作的分配和领导的担当,叶飞已经把责任抗了起来,也是比较符合tg军队传统的。
: 金门被用来做粟裕的黑点,我以前听到的不多,不知道为什么这次讨论往这个方向走
: ...................
--
FROM 171.2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