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Re:邓在50年代末就提出来,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无人表示异
邓有理论上前敌总指挥的权力,跟个别部下不听指挥,以及他并没有具体指挥华野部队,并不矛盾。事实上陈士渠在宛东战役时就是不听粟裕的指挥去打五军而是听刘邓的指挥去打了张轸兵团,这也跟粟裕对陈士渠有指挥权不矛盾。事实上淮海战役华野那边基本上时粟裕在指挥,但是粟裕任何大的行动都要向刘陈邓请示,这上下级的关系就显现出来了,尽管刘陈邓也都是批准粟的行动。
【 在 chinese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不上就打光了”你自己百度搜吧,这个实在太多了。
: 总指挥连个下属都指挥不了,而且这个下属是在关键时候按兵不动,他还怎么指挥全局?
: 还有,你来圆一下总指挥怎么指挥碾庄和陈官庄的?
: ...................
--
FROM 69.131.210.*
当然算了。
更别说邓还授权刘瑞龙组织了一次后勤会议并批复。
就是没有这个事情,如果与中央联系中断,总前委决定不下的事情,邓也是第一责任人。‘邓为书记’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关键时刻就是代表中央。
【 在 allr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邓可以算牵头指挥,或者肯定可以算参与指挥。
: 因为淮海战役,说总前委指挥总没错,就看邓的书记算不算牵头指挥。
--
FROM 219.239.31.*
我D的指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执行中央战略,这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人选也是最难得的,军事能指挥的多了。
淮海战役成立总前委,赋予总前委临机决断的权力,就是要关键时刻代表中央决策。
这个人选还非小平莫属,其次是陈毅。
【 在 Chamberl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粟裕以军事主官的顶级水准策划、发起和微操了战役。
: 邓作为政工干部,之前不怕牺牲坚决执行了大别山的外线任务,即使各种原因二野实力减半,至少说学逗唱占了个忠字,当前委书记是合情合理的。
: 淮海这种场面,以前委那几个人的业务能力和背景,要统帅对邓说出“我把淮海的指挥交给你”,简直是对统帅业务能力和用人水平(就凭你忠?)的侮辱。相反,统帅让粟裕放开手脚临机决断不要频繁请示,有那些电报摆在那里。
--
FROM 219.239.31.*
看贡献不光是战役打仗的能力,更要看你根据地建设、部队是谁带出来的
粟也就战役级别的业务能力,战略级别一塌糊涂
战争打的是后勤和兵源,靠的是根据地建设提供后勤和源源不断的兵源
结果粟裕几年打下来,自己的根据地丢的一干二净
只能跑到山东和晋冀鲁豫的地盘混饭吃
47年48年中原华东的几个兵团
刘邓 陈谢 陈粟 许谭
前面三个都归中原局指挥
许谭归华东局指挥
粟裕本来就是刘邓的部下,跟陈赓一个级别的
晋冀鲁豫和山东根据地两大爆兵基地
前者是中原局刘邓的功劳,后者是华东局山东军区饶陈许谭的功劳,都跟粟裕没什么关系
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时候
国军几乎把山东根据地打穿了,整个山东军区只挤在胶东一个小角落里面随时被包饺子
全靠刘邓舍己为人,主动跑到外线大别山吸引了二十几个师从山东前线撤回来,才解了山东之围,结果自己被打残了
也才有了后面山东军区爆兵三十万,外加守住胶东后得到大连兵工厂的无数炮弹
最后粟裕接管了山东军区的几十万大军,组成华野,其实他本身带出来的直属部队在华野里面根本比不过山东的部队,所以许世友谭震林一直都不服他,说他是捡便宜的
最后淮海战役华野是主力,但这主力中的主力是许谭的山东军团
结果现在有些人把功劳全算到粟裕头上
却不管上面刘邓的领导和帮助
不管下面许谭带出来的山东兵团提供的部队
【 在 Chamberl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粟裕以军事主官的顶级水准策划、发起和微操了战役。
: 邓作为政工干部,之前不怕牺牲坚决执行了大别山的外线任务,即使各种原因二野实力减半,至少说学逗唱占了个忠字,当前委书记是合情合理的。
: 淮海这种场面,以前委那几个人的业务能力和背景,要统帅对邓说出“我把淮海的指挥交给你”,简直是对统帅业务能力和用人水平(就凭你忠?)的侮辱。相反,统帅让粟裕放开手脚临机决断不要频繁请示,有那些电报摆在那里。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4」
--
FROM 140.207.23.*
许不服粟众所周知,谭不服粟记得只有南麻等战役后谭的一封信。那封信对粟也是先肯定再批评。粟的反应过激也体现出粟性格上的缺陷。粟和谭基本平级,其他没听说谭有不服粟的记载。
许等山东将领不服粟很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山东八路和新四军的山头矛盾,粟作为台上干活的人其实处在风口浪尖。在华野指挥部呆过的郭化若爆料:“华野指挥部的指挥环境之恶劣,实为各野战军之冠”。对此即可以解读为粟不能服众,也可以解读为粟确实不容易。
粟对部下其实还可以了,经常给部下各种独当一面和露脸的机会,如谭、宋、陈。
【 在 Xaoyao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贡献不光是战役打仗的能力,更要看你根据地建设、部队是谁带出来的
: 粟也就战役级别的业务能力,战略级别一塌糊涂
: 战争打的是后勤和兵源,靠的是根据地建设提供后勤和源源不断的兵源
: ...................
--
FROM 117.136.33.*
部队不是他带出来的
根据地不是他建设起来的
那自然不服啊
结果到最后功劳算到他头上
比如黄百韬明明开始让粟裕直属部队打了几天伤亡惨重打不下来
后来换上谭震林独立指挥山东兵团才围歼的
最后功劳却安在粟裕头上
是粟裕“指挥”华野歼灭的黄百韬……
【 在 south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许不服粟众所周知,谭不服粟记得只有南麻等战役后谭的一封信。那封信对粟也是先肯定再批评。粟的反应过激也体现出粟性格上的缺陷。粟和谭基本平级,其他没听说谭有不服粟的记载。
: 许等山东将领不服粟很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山东八路和新四军的山头矛盾,粟作为台上干活的人其实处在风口浪尖。在华野指挥部呆过的郭化若爆料:“华野指挥部的指挥环境之恶劣,实为各野战军之冠”。对此即可以解读为粟不能服众,也可以解读为粟确实不容易。
: 粟对部下其实还可以了,经常给部下各种独当一面和露脸的机会,如谭、宋、陈。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4」
--
FROM 140.207.23.*
谭直属的山东兵团归粟调动
粟的华野归邓的总前委指挥
你不能双标承认前一个却否认后一个
【 在 km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晕,这你都敢否认?
: 谭这时候归粟裕调动吧?
: 【 在 Xaoyao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4」
--
FROM 140.207.23.*
去研究一下许世友著名的胶东保卫战,就了解山东当时多紧急了,就能知道人家说的胶东的情况是对的
你们总是以粟为核心,研究粟的各种战役,例如7战7捷呀,孟良崮呀,
很容易忽略其他同志的杰出贡献
【 在 km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穿山东是你伟大历史发明吧?
: 打到临沂就死翘翘了
--
FROM 223.98.174.*
淮海是谁指挥的,其实比较难理得特别清楚,因为华东、中原这一块,并不像东北、西北那边一头独大。
光野战军这边中野华野之间,华野内部粟陈张、谭王李之间,就足够掰扯很久了。
这还只是战场指挥层面,整军层面,淮海开打前不到一个月,小饶跑来开师以上干部大会,人人交检查,才终于帮粟裕统一了思想。
再看后勤保障,淮海的支前委挂在华东军区,组织了百万支前民工,反正和粟裕关系应该不是很大。
再看对敌工作,何基沣张克侠起义是谁做的工作。
林彪作为东野司令,东北军区司令,东北局书记,包括后来的总前委书记,东北的上述工作即使不是他抓的,也可以说是在他领导下开展的,他说他指挥了辽沈战役不会有什么疑问,但是对于粟裕来说,上述工作有多少是和他没有太多关系的?
其实说邓或者说总前委指挥,多少也有点名不副实,但是毕竟总前委是中央电报明确了统筹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一切”,所以勉强可以说上述一切工作都是在总前委指挥下开展的。应该比粟裕指挥更加靠谱一点。
【 在 km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承认粟裕归邓指挥。不代表淮海是邓指挥。
: 理个发就叫指挥淮海?
: 粟有指挥电文调动谭,刘。
: ...................
--
FROM 113.81.229.*
你这样横向对比是不对的,
从来没有一个军队有建立根据地这么创新的理论。
建立根据地比打仗更重要,
白崇禧还说,不怕他们打胜仗,就怕他们扎下跟
粟裕同志确实是军事指挥的小能手,苏中7战7捷,消灭了很多敌人,
可是问题来了,为啥他最后灰溜溜跑到山东根据地呢,
继续在苏北消灭敌人多好,
【 在 km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韩信也不负责后勤吧
: 麦克阿瑟负责后勤吗
: 粟裕有说过假话吗?
: ...................
--
FROM 223.9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