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清末的宪政改革没有学习英国和日本呢
对啊,不彻底失去一次权力,哪里肯宪政,
要是有人让溥仪在60年搞宪政,他妥妥的点头啊
【 在 littelShrimp 的大作中提到: 】
: 英国国王都被砍过头,实际上已经没权了,能给留个王位,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而且就算英王以前有权的时候,也不像中国的皇帝那样强权,只相当于贵族的头。
: 日本天皇世俗权力小,明治天皇基本不参与实际的政务。就算裕仁天皇,参加御前会议的时候,也不做决断,权力尚不及现在的泰王。可以相当于强化版的衍圣公。
--
FROM 220.196.61.*
一直学西方,没学成。戊戌变法失败,成了也未必行。后来清帝退位,还是知道法国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隆裕太后看大势已去,不再硬撑了。
说白了,当初有筹码时,没退让,后面没筹码了,就输光了。
--
FROM 203.86.70.*
最可能实行宪政的是明朝,可惜皇权思想很牢固,上面放弃也没用,下面还有维护这种制度的。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没有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皇权比较强势,所以清朝统治者不舍得放弃?
:
--
FROM 223.79.48.*
清廷有历史原罪,中国人绝不可能接受什么满清立宪。满清有体制死结,少敏特权,这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满清也不可能搞什么立宪。
从哪个方面来说,满清朝廷都没有退路,跟人民没有妥协余地。这个统治理念和基本国情贯穿满清268年。
自从1644年满清入关那天起,中国的近代化就注定了是以革命的形式来进行,不可能有英国、日本、德国(第二帝国)、俄罗斯(沙俄晚期改革)的形式。
【 在 hua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进行了一次宪政改革,据说内阁全是皇室成员,这充分说明大清皇室傻呀,要是学习英国和日本,主动让权,岂不是也可以皇室不干事还能享受荣华富贵,看看英国皇室,主动让渡权利给自己的后代带来无穷无尽的富贵。
--
修改:tianc03 FROM 223.104.38.*
FROM 223.104.38.*
推翻个屁,满蒙贵族已经没这个能力来搞推翻了
【 在 lewds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满清统治的基础是满蒙贵族和八旗。如果满清最高统治者施行宪政,必定是剥夺了满蒙贵族和八旗的政治特权,会遭到这个集团的猛烈反击。
: 对于满清最高统治者来说,施行真正的宪政就是快速被满蒙贵族推翻
--
FROM 183.220.91.*
说的太好太对了
【 在 lewds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满清统治的基础是满蒙贵族和八旗。如果满清最高统治者施行宪政,必定是剥夺了满蒙贵族和八旗的政治特权,会遭到这个集团的猛烈反击。
: 对于满清最高统治者来说,施行真正的宪政就是快速被满蒙贵族推翻
--
FROM 115.215.114.*
政治是灵魂,
中国是大一统专制集权国家,英日都是君主立宪国家
【 在 hua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进行了一次宪政改革,据说内阁全是皇室成员,这充分说明大清皇室傻呀,要是学习英国和日本,主动让权,岂不是也可以皇室不干事还能享受荣华富贵,看看英国皇室,主动让渡权利给自己的后代带来无穷无尽的富贵。
--
FROM 156.146.53.*
参考书籍《清末新政始末:大清帝国最后十年》。
1905年清政府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君主立宪,1906年清政府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在各省设咨议局,1910年中央设资政院,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
1.清末宪政有三条路线:日本君主立宪、英国君主立宪和德意志君主立宪。由于日本在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加上文化相近,最终清政府选定了日本模式的君主立宪。
2.袁世凯在清末立宪时的主张超越了绝大部分清政府官员,清末立宪基本以袁世凯牵头为主。
3.慈禧是1908年11月去世,也即慈禧晚年是支持宪政的,如果没有慈禧的同意,从出洋考察到预备立宪都不可能在慈禧集权的情况下进行。
4.清末立宪满汉各族分为多个派别,满族有改革立宪派和保守派,汉族有改革立宪派和保守派,还有海外革命党,而汉族立宪派又因为权力之争而分为多个派别。
5.清末立宪改革太剧烈,动作太大,加上清末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导致中央政府财政处于崩溃边缘,由此引发收归铁路国有运动以提高中央财政税收,但各省咨议局(相当于省议会)强烈反对中央收缴民间资本集资的铁路,进而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同时因为权力问题中央和各地督抚矛盾不可调和,各地督抚转而支持海外革命党,革命党借四川保路运动起义,然后清政府从湖北调新军进川镇压导致湖北空虚,最终导致武昌起义、清政府彻底崩盘。
6.慈禧死后摄政王载沣不具备慈禧的政治手腕和威望,却强行实行激进的立宪改革,企图几年走完他国几十年上百年的路。
7.预备立宪后各省成立咨议局,咨议局的权力大到可以影响督抚和中央对抗的程度。
--
FROM 117.86.90.*
清末宪政的失败,溥仪的老爸摄政王载沣有很大责任。
一方面载沣彻底让袁世凯靠边站,从而得罪了清末新兵集团的实际首领(清廷认为可以掌控新兵集团);另一方面载沣虽有变法求强的决心,但无论是个人能力威望还是实际改革方式方法都加速了清廷的灭亡。
载沣把袁世凯和其他汉族人排挤出立宪内阁,导致原先支持清廷、支持立宪的汉族地主转头支持南方革命党;另一方面载沣在赋税(外加对外赔款压力)危机越陷越深的情况下加大zz改革,反过来又加速了财政危机,最后不得不通过收回民间集资的铁路路权来获得财政支持,但这有彻底引爆了南方本土汉族士绅的怒火,在地方士绅、革命党和被排挤出清廷内阁和高层的汉族高级官员等多方压力下,最终武昌起义一发不可收拾。
--
FROM 117.86.90.*
最大问题不是没有杀了袁世凯?
【 在 lgyyuuki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宪政的失败,溥仪的老爸摄政王载沣有很大责任。
: 一方面载沣彻底让袁世凯靠边站,从而得罪了清末新兵集团的实际首领(清廷认为可以掌控新兵集团);另一方面载沣虽有变法求强的决心,但无论是个人能力威望还是实际改革方式方法都加速了清廷的灭亡。
: 载沣把袁世凯和其他汉族人排挤出立宪内阁,导致原先支持清廷、支持立宪的汉族地主转头支持南方革命党;另一方面载沣在赋税(外加对外赔款压力)危机越陷越深的情况下加大zz改革,反过来又加速了财政危机,最后不得不通过收回民间集资的铁路路权来获得财政支持,但这有彻底引爆了南方本土汉族士绅的怒火,在地方士绅、革命党和被排挤出清廷内阁和高层的汉族高级官员等多方压力下,最终武昌起义一发不可收拾。
--
FROM 106.12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