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清末的宪政改革没有学习英国和日本呢
在大清的眼中,汉人当权执政和被外国人侵略执政 本质没啥区别 这样会不会更好理解
【 在 hua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进行了一次宪政改革,据说内阁全是皇室成员,这充分说明大清皇室傻呀,要是学习英国和日本,主动让权,岂不是也可以皇室不干事还能享受荣华富贵,看看英国皇室,主动让渡权利给自己的后代带来无穷无尽的富贵。
--
FROM 153.3.31.*
那只会让革命提前爆发,清廷满族要被清算灭族
【 在 dv5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大问题不是没有杀了袁世凯?
:
:
--
FROM 114.231.178.*
搞立宪的多了,大多被扫进垃圾堆了,伊朗阿富汗等等
【 在 hua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进行了一次宪政改革,据说内阁全是皇室成员,这充分说明大清皇室傻呀,要是学习英国和日本,主动让权,岂不是也可以皇室不干事还能享受荣华富贵,看看英国皇室,主动让渡权利给自己的后代带来无穷无尽的富贵。
--
FROM 223.104.42.*
关键是立法机构的人是怎么来的,
权力最大那伙人必须失去立法权、
在法之下,改革才可能成功。
1910年中央设资政院,是国家级议会吗?
那些成员是怎么来的呢?
明治日本1890年开设议会后,
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法律由议员制定。
首相是元老重臣从国会议员中选出,
推荐给天皇,天皇认命首相,然后组阁,
立法权在民选代表手里,
皇族权力最大但没有立法权,也在法之下,
形成了现代社会制度。
平时没有皇族内阁,
只有1945年8月战争结束后的皇族内阁,
战败后为了提升皇族的威望,
但持续54天就结束了。
【 在 lgyyuuki 的大作中提到: 】
: 参考书籍《清末新政始末:大清帝国最后十年》。
: 1905年清政府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君主立宪,1906年清政府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在各省设咨议局,1910年中央设资政院,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
: 1.清末宪政有三条路线:日本君主立宪、英国君主立宪和德意志君主立宪。由于日本在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加上文化相近,最终清政府选定了日本模式的君主立宪。
: ...................
--
FROM 117.136.38.*
落后的不值得学
【 在 hua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进行了一次宪政改革,据说内阁全是皇室成员,这充分说明大清皇室傻呀,要是学习英国和日本,主动让权,岂不是也可以皇室不干事还能享受荣华富贵,看看英国皇室,主动让渡权利给自己的后代带来无穷无尽的富贵。
--
FROM 39.1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