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1900-1949中国也是对外开放的
赞同,农业增收的合理路线图就是减少农业人口,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从而提升收入。
合作化也好,包产到户也罢,都是在工业化之前低生产力条件下螺蛳壳里做道场。
【 在 lsnirvan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的意思是农业这个行业其实折腾的效果很一般,除非出现某种革命性技术,所以我不太赞成温铁军那种往农业大量投入的想法,回报太低了。
--
FROM 106.120.64.*
奇葩领导带的是轻步兵的巅峰。
谁奇葩?
【 在 wuhuada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那是个荒唐的年代
: 世界各国都装备钢盔,就奇葩领导觉得不用装备
--
FROM 122.9.80.*
是啊,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那是很开放的。
你说的没错,改革开放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在 Beijing2O22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不再往前比50年? 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甲午战争。 这是开放和不开放的问题么? 可笑。
--
FROM 122.9.80.*
不妥当。
从55年到81年,公社制增加产量30%。也是有高有低。
不能专门中间拿出2-3年连续增长高的来说事。
还是应该看长期的平均增速。
82/83/84连续增长,但到了85就回落了。
如果我没记错(懒得往前翻了)
85年也就比79年增长了10%。
这玩意还得详细算,
天气可以用受灾面积来推算。
受灾面积大,说明整体天气不好。反之好。
我再想想。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所以重点考察82、83年,是因为82年一号文件给联产承包责任制定了调,之后才是全国推广。所以在同等生产力水平下评估包产到户对生产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主要应当看这几年。在相同经营体制下长期的增长,则主要是水、肥、种、农机、天气等其他因素了。我前边列65-76,说
: 明不了包产到户比公社强,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增长率的基准值(非经营体制因素下)。82、83年的增长明显突破了这个基准,排除其他各种可能导致变化的因素,就只剩下包产到户这一个因素了。
: 如果有别的因素构成主要影响,并不需要多复杂的模型,简单的线性估算一样能看出作用来。
: ...................
--
FROM 122.9.80.*
80/81 排除化肥,实际上是往下掉的。
79年是高峰。
【 在 lsnirvan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我查到的数据是83年增长是8.46,剔除化肥因素应该增长比8.46更低吧,怎么可能还超过9了呢?
--
FROM 122.9.80.*
我觉得国家与其搞那么多田。
不如花大力气在工业化粮食生产上。
至少资金强度不应该低于核聚变。
实现煤变粮(单糖就行,不用搞很眩的淀粉)
如果能够稳定的50块钱产1公斤粮食。
那就彻底不用卡脖子了。
平时靠种田,危机来了,煤变糖顶上去。
【 在 lsnirvan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的意思是农业这个行业其实折腾的效果很一般,除非出现某种革命性技术,所以我不太赞成温铁军那种往农业大量投入的想法,回报太低了。
--
FROM 122.9.80.*
这种如果能干的话,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商人早就干了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国家与其搞那么多田。
: 不如花大力气在工业化粮食生产上。
: 至少资金强度不应该低于核聚变。
: ...................
--
FROM 120.244.232.*
种粮成本1块1斤,
工业化50块1斤,
资本家才不会搞呢。
在资本家眼里,
饿肚子要吃饭,不叫需求。
有钱买的起粮食,才叫需求。
【 在 lsnirvan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如果能干的话,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商人早就干了
--
FROM 122.9.80.*
你看一下灾害面积,82/83/84比其他年份少。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所以重点考察82、83年,是因为82年一号文件给联产承包责任制定了调,之后才是全国推广。所以在同等生产力水平下评估包产到户对生产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主要应当看这几年。在相同经营体制下长期的增长,则主要是水、肥、种、农机、天气等其他因素了。我前边列65-76,说
: 明不了包产到户比公社强,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增长率的基准值(非经营体制因素下)。82、83年的增长明显突破了这个基准,排除其他各种可能导致变化的因素,就只剩下包产到户这一个因素了。
: 如果有别的因素构成主要影响,并不需要多复杂的模型,简单的线性估算一样能看出作用来。
: ...................
--
FROM 122.9.80.*
呃,你是真的太不严谨了。。。。
55年的18394到81年的32502是增长了76.7%,不是30%
但是你是不是忽略了两点?
第一,26年增长这么多,年均增长仅有2.3%,并不多。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你如果根本没有认真计算过,你是无法将55-81年的增长与公社制从相关性加强到因果关系的。即,在这26年里,公社制通过劳动协作提高劳动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和其他水、肥、种、农机等因素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到底各占多少?
所以我想问你一个直击你灵魂的问题,你到底是依据信仰还是依据事实和科学来证明公社制的优越性?
回到82、83年的产量增长,天气的因素我前边也提供了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其中成灾面积指减产30%以上的面积,详见前边的附图。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情况,建议你参考《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
但是提醒你一点就是,天气和自然灾害是无法解释连续两年9%的增长的。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妥当。
: 从55年到81年,公社制增加产量30%。也是有高有低。
: 不能专门中间拿出2-3年连续增长高的来说事。
: ...................
--
FROM 119.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