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清朝退位诏书,是大清最后一次“割地赔款”
清朝退位诏书,可以说,就是大清朝最后一次割地赔款,是清朝对中华民国的割地赔款,满清皇室用割让全国领土,只保留紫禁城的方式,来换取中华民国不对满清皇室赶尽杀绝,防止出现查理一世,路易十六,尼古拉二世的悲剧。
所以大清一直在割地赔款,对日本割让朝鲜台湾,换取日本不掀翻大清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大清对法国割让越南,也是换取了法国对满清统治中国剩余领土的认可。
所以当中华民国成立,并兵临直隶,全国各地掀起对八旗亡国灭种的仇杀后,大清慌了,再次使用老招式,对中华民国割地赔款,割让全部领土,只保留了紫禁城,来换取中华民国对大清帝国紫禁城政权的保护和扶持。
这和教皇国把所有领土割让给意大利,只保留梵蒂冈教皇城,非常类似。
哪儿来的大清法统禅让传给民国?分明就是大清割地赔款赔光了全部领土而已。
后来大清搞张勋复毙,彻底丧失了割地赔款带来的民国保护和扶持道义,此时民国就可以废除一切皇家优待,把溥仪送上断头台。
--
FROM 114.222.205.*
明末宗室花费总额为定数,大概嘉靖开始限额,万历确定,约160多万白银。
清初八旗花费总额为定数,约1300万两白银,这只是常例费用,保证生活的费用。打仗花销另算。
清末八旗花费总额也比较稳定,一般为2700-3500万左右。这时候已经有湘军淮军了,他们花费不在八旗军费之内。
清初宗室花费已经非常高了,魏源记载,清初入关宗室2000余,道光时宗室约3万多人。奉恩将军以上宗室花销约300万白银和160万石粮食,另外还有闲散宗室28000人,一样消耗数百万两白银。两者折合,一样上千万两白银。这还是道光年间。后期花销更大。
单论宗室,清朝花销也是明朝宗室的十倍级。更何况大清还有花销更大的八旗。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朝退位诏书,可以说,就是大清朝最后一次割地赔款,是清朝对中华民国的割地赔款,满清皇室用割让全国领土,只保留紫禁城的方式,来换取中华民国不对满清皇室赶尽杀绝,防止出现查理一世,路易十六,尼古拉二世的悲剧。
: 所以大清一直在割地赔款,对日本割让朝鲜台湾,换取日本不掀翻大清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大清对法国割让越南,也是换取了法国对满清统治中国剩余领土的认可。
: 所以当中华民国成立,并兵临直隶,全国各地掀起对八旗亡国灭种的仇杀后,大清慌了,再次使用老招式,对中华民国割地赔款,割让全部领土,只保留了紫禁城,来换取中华民国对大清帝国紫禁城政权的保护和扶持。
: ...................
--
FROM 114.222.205.*
大清跟奥斯曼有点像。干的事还不如奥斯曼,大搞民族隔离,歧视压迫。奥斯曼就自信点,因为他们有ysl这个文化自信,能搞起来大融合。
结果就是东罗马被土鸡融合了一大半,至今土鸡能够建立以ysl为内核、跨越血统的民族融合国家。大清则连个退路都没有,被迫融入中华。这真是种瓜得瓜。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朝退位诏书,可以说,就是大清朝最后一次割地赔款,是清朝对中华民国的割地赔款,满清皇室用割让全国领土,只保留紫禁城的方式,来换取中华民国不对满清皇室赶尽杀绝,防止出现查理一世,路易十六,尼古拉二世的悲剧。
: 所以大清一直在割地赔款,对日本割让朝鲜台湾,换取日本不掀翻大清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大清对法国割让越南,也是换取了法国对满清统治中国剩余领土的认可。
: 所以当中华民国成立,并兵临直隶,全国各地掀起对八旗亡国灭种的仇杀后,大清慌了,再次使用老招式,对中华民国割地赔款,割让全部领土,只保留了紫禁城,来换取中华民国对大清帝国紫禁城政权的保护和扶持。
: ...................
--
FROM 221.216.154.*
突厥本来应该也是信奉长生天的
接受了完全异质的阿拉伯祖先神
土耳其人血统上很多是希腊人 被突厥化了
今天土鸡的正统在希腊吧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清跟奥斯曼有点像。干的事还不如奥斯曼,大搞民族隔离,歧视压迫。奥斯曼就自信点,因为他们有ysl这个文化自信,能搞起来大融合。
: 结果就是东罗马被土鸡融合了一大半,至今土鸡能够建立以ysl为内核、跨越血统的民族融合国家。大清则连个退路都没有,被迫融入中华。这真是种瓜得瓜。
--
FROM 49.77.234.*
按说是如此,土耳其人大部分从血统上看,都是突厥化的东罗马(希腊)人,一度有不少东罗马遗民的意识。
后来基本上按宗教认同分化了,希腊独立后到一战,希腊、土耳其双方曾经互换人口,是按宗教来换的,土耳其境内认同东正教的,算是希腊人,到希腊去;反之希腊境内msl到土耳其去。
到现在,那些希腊血统的msl,早就被同化了。据说凯末尔就是希腊后裔,类似于“汉人尽作胡人语”了。
ps,凯末尔的举措还是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的身份的,搞世俗化,拉丁字母化,去突厥化。跟后来一些土鸡领导人的保守政策有明显区别。
【 在 subor 的大作中提到: 】
: 突厥本来应该也是信奉长生天的
: 接受了完全异质的阿拉伯祖先神
: 土耳其人血统上很多是希腊人 被突厥化了
: ...................
--
修改:tianc03 FROM 221.216.154.*
FROM 221.216.154.*
明朝万历年间,国库收入4百万白银,宗室花费160万两白银。
明朝宗室,皇子公主除了工资,赏赐大量土地,皇子2万晌,公主2千晌。清朝皇子公主不赏赐大量土地,外带开皇店,搞垄断经营。所以,明朝公主皇子富得流油,清朝从雍正开始一直到清末宗室,皇子,公主穷的入不敷出。
拿明朝宗室比清朝,有点不公平,明朝亲王,工资五万担,赏赐土地2万晌。这还不算,诸王垄断当地贸易,开皇店。比如说,福王封地洛阳洛阳盐引,加油站,烟草等等都由福王垄断,必须从福王手里才能拿到经营许可证。
每个王爷都是巨富,崇祯末年,李自成打开封,周王拿出150万白银招募敢死队守城,这还只是现金,王府的珠宝,细软,粮食古董珍玩首饰还没算在内。当时国库收入一年才400万。
明朝公主,万历大女儿荣昌,一出生,万历就命国库拿出20万两白银,庆祝公主出生,大婚修公主府,花了75000两白银,嫁妆花了13万白银。
公主婚后工资2千担,赏赐土地2千晌。
清朝乾隆年间,大清收入8千万两白银。
从1859年大清开征洋药税,每年大约2千万左右,清末国库收入大约1个亿白银左右。
清朝宗室只领工资,禄,大米。最高级,亲王,白银1万两,大米1万斛。道光年间,国库收入8千万两白银,宗室花费大约1千万,八旗大约2千万,不会超过3千万(每个旗人,每月工资2两白银,大米400斤)
公主嫁妆赏银1万两,婚后工资400两银子,400斛大米,40匹绸缎,折银大约1千两。皇帝再赏赐点房屋,租金归公主,产权归皇家内务府,再赏赐价值不到2万两白银的一个当铺,(公主去世,当铺收回,公主府收回)不赏赐大量土地。
就拿乾隆和敬公主来说,从乾隆43年开始,每年工资,房屋租金,当铺收入9千两,开支却要14000两,每年透支5千两,怎么办,自己想办法,皇帝不管。
皇子也是如此,但乾隆对儿子比对女儿要好,老六永瑢,婚后收入工资大米,当铺(皇帝赏赐两个当铺,本金大约4万两),房屋租金,年收入大约12000两,开支1万4千两。透支大约两千里,内务府报到皇帝那里,乾隆额外又赏赐一个当铺,每年收入2千两,总算够花了。
后妃也穷,瑾妃一年收入连赏赐带工资,大约700两,开支3千两。不够要么透支,要么慈禧额外赏赐,帮她填补亏空。
隆裕一年收入4千两,开支就要8千两,怎么办,不够要么透支,要么慈禧额外赏赐,帮她填补亏空。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73.*
FROM 223.72.73.*
万历年间一般认为远比崇祯年间富裕,而崇祯年间又比顺治年间富裕。
结果万历年间每年收税400万白银,崇祯年间搞三饷加派,累计收2000万白银,顺治年间废除三饷加派,并且宣布永不加赋,每年只收二三千万白银税收。
为什么永不加赋废除三饷加派后,顺治地盘比崇祯小,收税反而比万历崇祯年间高呢?
把三饷加派全部搞成正税,那就不叫加派了呗。钱不够全省官员捐献俸禄并且再搞摊派,那就永不加赋而大清收税越来越多了呗。
乾隆常年收税4000-5000,有时候打仗多了,收8000万白银,这些钱里,大概二三千万是八旗铁杆庄稼,动不得,还有一千多万是宗室俸禄,少不得。剩下大概不到1000万两白银,才是大清朝政府正常开支,给官员发俸禄和养廉银用的。
至于经常暴增到8000万白银,那也是给八旗打仗的饷银,和政府开支没关系。
这就是为啥大清收税比明朝多,但各地桥梁为代表的公共建设却远比万历朝少的原因。用的地方不一样么。(同济学者研究江南桥梁建设,发现明代万历朝是江南桥梁建设巅峰,其他各朝数量远不能比)。
但是现在都知道明朝宗室花销大,却不知道清朝宗室花销更大,占全国生产总值比例更高。可能就是清朝文字狱效果,和大清遗老遗少宣传的影响吧。
明朝搞皇庄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清朝皇庄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知道的人却不多了。
清朝王府管家写的回忆录,可是清楚记载了,大清王爷规模更大的皇庄,和地方士绅对王府的土地投献(为了免除赋税,只给王府交税,明朝皇庄也是这个套路)。这个规模,只比明朝更大,只是没人宣传而已
【 在 yushan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朝万历年间,国库收入4百万白银,宗室花费160万两白银。
: 明朝宗室,皇子公主除了工资,赏赐大量土地,皇子2万晌,公主2千晌。清朝皇子公主不赏赐大量土地,外带开皇店,搞垄断经营。所以,明朝公主皇子富得流油,清朝从雍正开始一直到清末宗室,皇子,公主穷的入不敷出。
: 拿明朝宗室比清朝,有点不公平,明朝亲王,工资五万担,赏赐土地2万晌。这还不算,诸王垄断当地贸易,开皇店。比如说,福王封地洛阳洛阳盐引,加油站,烟草等等都由福王垄断,必须从福王手里才能拿到经营许可证。
: ...................
--
FROM 180.98.18.*
哒清的吸食盘剥穷奢极欲在颐和园、圆明园就体现的很明显了。我就怀疑为什么这事没人说呢,关注点都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火烧、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之上了。却忽视了这种玩意的建造本来就是极其反动腐朽的。你能想象明朝皇帝敢造一个颐和园、圆明园的话,得被文官骂成什么样吗?宋徽宗在开封想搞个艮岳小破园,被骂了几百年。哒清从根上就是一个完全站在人民对立面的政权,矛盾完全不可调和,宋明好歹有个儒家伦理和民族主义维系一下君民关系。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万历年间一般认为远比崇祯年间富裕,而崇祯年间又比顺治年间富裕。
: 结果万历年间每年收税400万白银,崇祯年间搞三饷加派,累计收2000万白银,顺治年间废除三饷加派,并且宣布永不加赋,每年只收二三千万白银税收。
: 为什么永不加赋废除三饷加派后,顺治地盘比崇祯小,收税反而比万历崇祯年间高呢?
: ...................
--
FROM 117.136.38.*
乾隆盛极而衰,原因在于10大武功,六次南巡,而不是圆明园,这点现代专家以及乾隆时期文人笔记,相关文章不少。
万历年间,税收400万两白银,宗室160万,皇家开支100万白银,张居正去世后,开支增至120万。也就是说,全国财政每年400万两白银,皇家,宗室开支就达到280万。
剩下的120万,给官员开支,军费就没钱开支。明朝从万历开始,一直到崇祯,拖欠军费导致哗变,史书不绝。
明朝亡于万历,清朝亡于慈禧,这两人承担亡国责任,一点不冤。
至于老太婆慈禧挥霍的钱财,都有据可查,大清亡国的责任,也都在她身上,这点专家学者都没有任何异议。
大清道光时期,大内一年开支20万白银,后妃都活的惨兮兮的,平时只能穿布衣,逢年过节才能穿点绸缎。道光身为皇帝,经常查看后宫开支账本。
一直到1884年恭王被撵走,大清后宫开支大约40万两白银左右。
1884年,恭王被撵走,醇王成为太上军机,对慈禧唯命是从。军机大臣孙毓汶,内勾李莲英,外结李鸿章,盘踞军机处,招权纳贿,标准官僚派。慈禧通过李莲英,内务府,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每年衣食住玩的开支,大约40万两白银,大内一年60万白银开支。
1884年修储秀宫,体和殿,添置行头切末,大约用了60万两白银。
修三海,颐和园,大约花了3千万两白银,有人奇怪,大清一年收入1个亿,修颐和园以及三海,前前后后大约6年,每年投入500万两白银,占的比重也不大,为神魔修颐和园会导致亡国之祸。
道理很简单,这三千万是怎么来的,怎么来的,卖官鬻爵。大清无论在海军衙门成立之前,还是在1891年之后,筹款必须由户部。
海军衙门成立,户部尚书阎敬铭上了一道奏折,海军衙门经费,由海军衙门自己筹集,和户部无关。
海军衙门如何筹集经费,开海防捐以及海防新捐,卖官鬻爵。
1884年12月,成立海军衙门,开海防捐,1886年开海防新捐。海防捐以及海防新捐,前前后后6年,彻底摧毁了大清吏治,清亡之速,原因在此。
慈禧通过李莲英,卖官鬻爵,,去世后,留下私房钱300万两白银,黄金15万两。
1889年2月,光绪亲政,珍妃通过太监,志锐跑腿,开始卖官鬻爵,光绪当然向着老婆,等于抢了慈禧李莲英的生意,婆媳矛盾,母子矛盾,由此而起。
李鸿章呢,他也没办法,阎敬铭反对,结果被慈禧一脚踢,李鸿章要是不背锅,结局也是一脚踢。再加上李鸿章怎么说呢,他要是跟着伍豪王爷这样的上司,也是一代名臣。跟着醇王慈禧这对混账,他也乐得和稀泥,捞钱,息事宁人当个裱糊匠。。
李鸿章运气背在哪里,太能活,他要是1892年就去世,功成名就。结果多活了10年,身败名裂。
万历年间财政收入400万,万历修坟前后8年,花费800万。
慈禧修坟,第一次花了227万两白银。1895年重修,1900年暂停,期间花了500万两白银,回銮后,1902年继续修,去世前10天竣工,前前后后花费1千万两白银 。
按照2006年标准,慈禧期间,一两白银大约200元人民币。万历年间,一两白银大约700元人民币。
2006年,北二环老破小大约8千一平米,现在差不多9万一平米。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72.*
FROM 223.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