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在一的基础上,揉进去很多上价值的东西,但是新揉进去的东西和整个骨架并不那么匹配
哪吒这个人物,其实是从前作开始一贯过来的,就是一熊孩子小学生罢了。这个性格刻画没毛病,符合传统设定,也符合剧中人物的阅历。简单来说就是性格顽劣桀骜,啥也不懂,但是本质不坏。
到后半段的转折,也不外乎,看到陈塘关被灭,非常气愤-》看到妈的头盔 气炸了-》最后妈死了 气到爆发变身。就这么简单,分亲疏,但并不分啥对错的人物。
然而,电影里整那么多东西,明的暗的,其实是要强行分是非的,主角完全不在乎的东西,最后直接一盘盘端给观众来分辨。当然,社会情绪下,这种做法商业上算成功了,但是在电影结构上,我觉得是失误的,至少应该增加太乙或者其他人的戏份去引导一下,把这些东西和主角牵到一起去。否则折腾半天,哪吒没变,申公豹悟了......有点搞
--
FROM 111.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