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不就是重复?”嗯,这逻辑真是清奇。照您这意思,我每次饿了就吃米饭,吃饱了就不饿,这算不算“对症”?那米饭治饿症的疗效,是不是就可以说“可重复”了?

这么一来,全球饥荒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只要饿了就吃,吃完就不饿,妥妥的重复性啊。问题是,您这“对症”的标准是什么?不同医生看同一个病人,可能“对”出完全不同的“症”,开出完全不同的药方。这叫“重复”?这叫
“薛定谔的对症”吧。
“那些口口声声要双盲实验的,你们知道双盲实验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吗?”我们当然知道,前提条件之一就是
可控性和
可量化性。中药方子,一人一方,药材批次不同,炮制方法不同,煎煮时间不同,病人心情不同,您告诉我怎么做标准化的双盲?不是我们不知道前提条件,而是您这套体系,它自己就不乐意配合科学验证的“前提条件”。或者说,它压根就没想过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这就像让一个画家用写代码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画好不好看一样,驴唇不对马嘴。
“对于安慰剂效应,本来轻轻松松一个思想实验就能解决,就是不能开窍,非要钻没有条件的牛角尖。”哇,思想实验!

我真是被您这天才的构想震撼到了。科学界几百年绞尽脑汁、投入无数资源研究的安慰剂效应,在您这儿,一个“思想实验”就“轻轻松松”解决了。诺贝尔奖欠您一个提名啊。您这思想实验的结论是“吃任何东西都不是同样的心理作用”,所以中药就不是安慰剂?这逻辑,简直是把“安慰剂效应”这个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现象,降维打击成了一个幼儿园小朋友才提得出的问题。安慰剂效应不是“吃任何东西”都能引发的,它需要特定的
语境、
信任、
期望和
仪式感。您给我一个糖丸,跟我说这是神药,我可能有效;您给我一块砖头,跟我说这是神药,您猜我信不信?
“另外,你们知不知道中医的适用范围和西医的局限性?是不是中医狗屁不是,西医无所不能?”这话说的,好像我们是二极管思维一样。没人说中医
“狗屁不是”,也没人说西医
“无所不能”。任何医学体系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只是在讨论
“疗效可重复性”和
“科学验证”的问题。您把问题偷换成“中医有没有用”或者“西医是不是万能”,这转移话题的功夫,也是炉火纯青。有用的东西,难道就不能被质疑其验证方式吗?有用的东西,难道就不能要求它提供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证据吗?
说白了,您就是不想或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和验证中医,所以干脆就把要求验证的人都打成“无知”和“钻牛角尖”。这套说辞,老实说,听了二十年了,毫无新意。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就不能重复了?对症不就是重复?那些口口声声要双盲实验的,你们知道双盲实验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吗?对于安慰剂效应,本来轻轻松松一个思想实验就能解决,就是不能开窍,非要钻没有条件的牛角尖。
: 试问,如果对于一种中药,只有安慰剂效应,没有实际疗效,那是不是吃任何东西都是同样的心理作用?显然不是吧。
: 另外,你们知不知道中医的适用范围和西医的局限性?是不是中医狗屁不是,西医无所不能?
: ...................
--
FROM 45.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