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症就是重复。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在中医理论框架下的讨论,不要谈什么吃饱管饿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除了宣泄情绪,对说理、说明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中医理论,对症有着严格的客观标准,不是随意的主观臆断,随意为之。
2.你对双盲实验需要什么前提条件的回答,讽刺了你自己
你第2部分最后一句讲,(让中医去符合西医的双盲),这就像让一个画家用写代码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画好不好看一样,驴唇不对马嘴。这完美嘲讽了你自己的观点。让形成历史长达2000年、基于整体论和辩证思想的中医中药,去符合形成历史只有400年,基于还原论构建的西医体系检测标准,确实如上所述是驴唇不对马嘴。
3.你对安慰剂思想实验的反驳,逻辑混乱
你第2部分,自己明明认识到了双盲的本质前提是标准化,偏偏在第3部分大篇幅阐述中医中药难以标准化,谢谢你的理解和支持,中医药的确是这样。你没有给出对你有利的论据,给出的都是对我有利的论据。
4.你对中西医适用范围和局限的审题理解,流于表面
现实当中,中医黑确实表现出二极管思维,缺乏辩证。随着发展,中西医融合是趋势,中医最终当然可以接受科学方法,包括双盲实验的检验。但不是在还不具备标准化条件下的拿来就套用。不顾条件、不管前提,生搬硬套行为的本身,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具体表现。
说白了,俺就是认为,当下还无法用简单套用现代科学语言的方式来解释和验证中医,但未来终将可以,现在还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部加以验证效果。所以现在就要求即刻进行验证的人,不是欠缺必要的知识体系,不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表现得“无知”;就是无视两者之间世界观的本质区别,强行要求同化——“钻牛角尖”。类似的道理,您居然听了二十年,还是未能真正思考,真正理解。
另外,对于可重复性,附带帮您理解一下。以肝郁气滞为例,中医理论中有明确客观的诊断标准,只要对上这个症,有明确的验方可以处理,百试百灵。这叫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或者说,叫抓主症选用中成药。病人情况各有不同,天气季节随时变化,这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调节药量、加减药物。这符合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贯思路——先定基本框架,再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微调:英国航发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公司,基于三涡轮发动机架构,适应不同航运飞机要求,开发出不同种类的航空发动机;美国集成电路解决器件瓶颈问题,先搞出栅极三包围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在此基础上开发全包围的环栅晶体管,继而开发垂直堆叠的环栅对管。这不就是先提出颠覆性的理念构想,再进行渐进性改变的科学思想吗。为什么在中医领域出现了,反而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了呢?
中医诊疗,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单一医生诊疗可以有偏差,但随着对病症和治疗效果的持续跟进与调整,本底方案必然趋同。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症不就是重复?”
: 嗯,这逻辑真是清奇。照您这意思,我每次饿了就吃米饭,吃饱了就不饿,这算不算“对症”?那米饭治饿症的疗效,是不是就可以说“可重复”了? 这么一来,全球饥荒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只要饿了就吃,吃完就不饿,妥妥的重复性啊。问题是,您这“对症”的标准是什么?不同医生看同一个病人,可能“对”出完全不同的“症”,开出完全不同的药方。这叫“重复”?这叫“薛定谔的对症”吧。
: “那些口口声声要双盲实验的,你们知道双盲实验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吗?”
: ...................
--
修改:dragonfly112 FROM 125.33.83.*
FROM 125.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