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进入家庭并不意味着你的劳动可以减少,只不过是让你有了机会选择劳动的方式,时间和频率。想想star wars里面的Luke Skywalker吧,虽然有3PO和R2-D2还有其他一堆破烂机器人,自己还是每天油污脏兮兮的样子。
Roomba需要频繁的维护,不需要编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清理垃圾仓是正常的,你还要经常的清理整个毛刷和过滤系统,这个过程的最大好处在于,Roomba的工作成绩会一目了然,虽然我宁可根本不关心这些垃圾。
Roomba商业上的成功与其优秀的成本控制直接相关。这意味着Roomba选择了一种应激性的程序设计思路。MIT的历次机器人大赛结果都说明,除非人工智能的出现,否则这种模式一定是最有效的运行方式之一。所以,它理所当然的看起来傻头傻脑的——不撞南墙不回头。小Ray对它的运行总是很愤怒。
要说到真正的效果了,活儿干的怎么样?公平的说,很棒。虽然它扫过的地方下一次再去,肯定还能再吸点尘土出来。时间太短,Roomba在家里几乎还没机会跑一个遍,目前已知的是,它跨过地毯和过门石,钻出林立的餐桌餐椅腿,迈过沙发和床底的那些电线,都不成问题。也许是因为以前实在太脏了,它现在进到床底就不愿意出来,蓝色的dirt detect灯闪个不停,我都没耐心等着它出来。
因为新鲜,还对它不够放心,适应环境的训练,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
FROM 210.82.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