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是咋的了~
我自己的感觉好像不是这样,虽然那个算法上写的是一切年限都应当计算到月,但是我拿我自己算的感觉就感觉比按月数出来的算的要低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会按自然年计算,从而你说的第二种情况的应缴会变成2。。不过我不确定,这个问题没人可问,我问过,人没回答,而且人还说计算是其他部门的人。
【 在 hghghgh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简化的例子,假设N应缴是1年,工资一直和社平工资相同。
: 如果是工作一整年,那最后缴费指数是1
: 如果是工作了两个半年凑成了一整年,第一年缴费指数0.5,第二年因为是退休当年调整了C,所以缴费指数不是0.5是1。最后缴费指数加起来1+0.5=1.5 ?
: ...................
--
FROM 120.245.123.*
退休金核定,关系到之后的几十年的收入。然后搞成一个黑箱,绝大部分人都搞不明白怎么算,唉。。。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自己的感觉好像不是这样,虽然那个算法上写的是一切年限都应当计算到月,但是我拿我自己算的感觉就感觉比按月数出来的算的要低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会按自然年计算,从而你说的第二种情况的应缴会变成2。。不过我不确定,这个问题没人可问,我问过,人没回答,而且人还说计算是其他部门的人。
:
--
FROM 219.142.155.*
对哈,所以说现在的核算表特别不友好,过去至少还会告诉人家各种中间过程,现在就是特别简单的写上原始输入条件完了直接上结果,明白的人还能自己反推着看看大概,不明白的人直接啥都不知道。于是有人会基于感觉的去找,比如直接去问为什么我这么少,但是即使去问,也没有人真的给讲讲是怎么算的,就会让填张表,然后再算。。
【 在 hghghghg 的大作中提到: 】
: 退休金核定,关系到之后的几十年的收入。然后搞成一个黑箱,绝大部分人都搞不明白怎么算,唉。。。
: 说计算是其他部门的人。
--
FROM 120.245.123.*
北京户口,档案在人才,按工人退休的话,需要提前把档案转到街道吗?谢谢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时一月咋就十大了呢,是上个月的帖子了,所以这是发生了啥呢。
: 其实也没所谓发生了啥,主要是我现在已经没啥感觉了,曾经退休带来的喜悦又一次被生活的无趣慢慢冲淡,日子又过成了原来啥样还啥样的继续买菜做饭外加接茬打酱油搬砖,上个月把物业费交了结果最后也没花到预算,于是想了想钱这东西既然不是你想挣多少就能挣多少,那么自然就也不会是你想花多少就会花多少,所以算了拉倒吧,还是原本咋过的接茬咋过。
: 然后关于退休,看到有人在问,那就捋一捋,有兴趣的人往下看有没有想知道的信息。
: ...................
--
FROM 49.5.2.*
我在网上找到了2023年的北京退休金核定表。上面的应缴是“应缴费年度”,是整数;实缴是“实际缴费年月”,是小数。这样第二种情况下1.5/2=0.75反而是亏了啊
2023年的表上还写了Z实指数的值,只有结果,没有列出所有的X和C,还是有点黑箱。
然后你手里的2024年的表,是不是信息更少,只剩下“实际缴费年月”,应缴费年度和Z实指数都不见了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自己的感觉好像不是这样,虽然那个算法上写的是一切年限都应当计算到月,但是我拿我自己算的感觉就感觉比按月数出来的算的要低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会按自然年计算,从而你说的第二种情况的应缴会变成2。。不过我不确定,这个问题没人可问,我问过,人没回答,而且人还说计算是其他部门的人。
:
--
FROM 219.142.155.*
对,现在没有N应缴和Z实了,只保留了实际缴费年月和视同缴费年月都是用的年点月,然后有一个参保时间还有一个应缴费起始时间,我感觉参保时间是北京社保的起始时间,应缴费起始时间是参加工作后有社保的那个时间,再剩下就是有个上年度社平。。上面有这么一些 基本心思,然后最后给了三个计算结果以及一个总数。。我是算来算去感觉就是怎么都是少了一点,那么唯一能够操作的就是N应缴。
【 在 hghghgh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网上找到了2023年的北京退休金核定表。上面的应缴是“应缴费年度”,是整数;实缴是“实际缴费年月”,是小数。这样第二种情况下1.5/2=0.75反而是亏了啊
: 2023年的表上还写了Z实指数的值,只有结果,没有列出所有的X和C,还是有点黑箱。
: 然后你手里的2024年的表,是不是信息更少,只剩下“实际缴费年月”,应缴费年度和Z实指数都不见了
: ...................
--
FROM 120.245.123.*
我看了几张2023年的表,N应缴是个两头都算上的整年数。
然后公式里调节了C1991,因为1992年10月开始进行的社保缴费,这样之前就已经工作的人不吃亏。1993年以后新工作的人,那就吃亏吧。如果像你说的失业金影响N应缴,那估计失业金也要凑一个整年,如果是两个半年那应缴年限不变,还是吃亏吧。
这算法是bug太多,所以不想详细展示过程吧。。。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应缴年月不是实缴年月。。。应缴不是说人有工作于是应当缴纳社保的那个应,是人就不应当断缴的那个应,意思是人如果没工作了就该去领失业金而只要没领失业金就应该交社保。。那个公式也是,只有退休那一年才考虑了实际工作的月数,过程中不扣除没工作的时间,所以实际操作中除非领了失业金,不然就是自动累计应缴时间。
: 还有那个C是平均年收入,X/C是年缴纳总和除以社会年收入,退休当年原本就该折算,不然十个月的缴纳除十二个月的平均,那叫吃亏。。工作的那年事实上也是折算的,只不过应缴时间里已经扣掉前面不需要交的了,所以不用再算月。
:
--
FROM 219.142.155.*
按说应该是用月计算,所有的都应该计算到月,如果用年的话,那么只要多了一个月岂不是就会变成多一年了。总之感觉就是,算系数的时候按进位的年去除于是系数会少一点点,然后到了算钱的时候又拿计算到月的实缴时间去乘,这样下来所有人都是只会算的低而觉不会算的高,很不厚道,一人差一点全北京全加起来也不会是个小数。。反正差也差不了多少,想来也没人真的去死抠到底,于是就那么拉倒了。
【 在 hghghgh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了几张2023年的表,N应缴是个两头都算上的整年数。
: 然后公式里调节了C1991,因为1992年10月开始进行的社保缴费,这样之前就已经工作的人不吃亏。1993年以后新工作的人,那就吃亏吧。如果像你说的失业金影响N应缴,那估计失业金也要凑一个整年,如果是两个半年那应缴年限不变,还是吃亏吧。
: 这算法是bug太多,所以不想详细展示过程吧。。。
: ...................
--
FROM 120.245.123.*
N应缴,第一年和最后一年都按照整年算,可能算出来的数就对上了。极端例子就是,2023年12月工作,2024年1月退休:应缴2年,实缴2个月。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现在没有N应缴和Z实了,只保留了实际缴费年月和视同缴费年月都是用的年点月,然后有一个参保时间还有一个应缴费起始时间,我感觉参保时间是北京社保的起始时间,应缴费起始时间是参加工作后有社保的那个时间,再剩下就是有个上年度社平。。上面有这么一些 基本心思,然后最后给了三个计算结果以及一个总数。。我是算来算去感觉就是怎么都是少了一点,那么唯一能够操作的就是N应缴。
:
--
FROM 219.142.155.*
那这听起来俩月跟两年实在是,就有点惨了。而且这东西还真是挺隐蔽,二三十年的年限一打进去,差别只是零头,那么除了自己抠着算到位还看不出来,毕竟大多数人并不会给自己做个表填进去公式的真彻底算到位。。我最后也没算到底,想了想又不可能真去搞复议,较真了还得去找被告,那一定会比为了四舍五入去告超市更加耗时耗力。
【 在 hghghghg 的大作中提到: 】
: N应缴,第一年和最后一年都按照整年算,可能算出来的数就对上了。极端例子就是,2023年12月工作,2024年1月退休:应缴2年,实缴2个月。
--
FROM 120.2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