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毓元,江苏苏州人 [1] ,1924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2] 。
1949年谢毓元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转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工作;1961年获得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国继续在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3] 。
谢毓元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研究 [3] 。
中文名 谢毓元 外文名 Xie Yuyuan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4年4月19日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 主要成就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 贯 江苏苏州
人物经历编辑
1924年4月19日,谢毓元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苏州。早年在私立东吴大学(当时迁校在上海租界)化学工程系求学。 [4-6]
谢毓元
谢毓元(5张)
1941年,日军进占租界,谢毓元的父亲不让在敌占区就读,只能辍学在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在二年级作为插班生继续学业。
1949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留在清华大学当助教。
1951年,转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被分配到药物研究室工作。 [7]
1957年,被选拔到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有机化学家施米亚京院士,开展四环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1961年,从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3]
主要成就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谢毓元在血吸虫病药物、金属中毒解毒药物、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震颤麻痹症药物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发现了一些效果优良的新药。在天然产物领域,全合成了绝对构型与天然产物一致的降压生物碱莲芯碱及抗生素灰黄霉素。研究新螯合剂的合成,在多个系列的新型化合物中找出喹胺酸对钚、钍、锆等放射核素有促排作用,酰膦钙钠对放射性锶有促排作用,均超过中国国外报道的药物效用。对促排药物的设计、合成、药效筛选、作用机理、配位化学等方面有系统完整的研究 [3] [8] 。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备注
2011年05月—2013年05月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点可行性及其抑制剂发现研究 参与,市地级
2011年01月—2013年12月 高选择性PARP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参与,国家级
2009年09月—2011年08月 PI3K-mTOR双重/多重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信号机制研究 参与,省级
参考资料来源: [9]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8年 表油菜内酯合成研究 国家科技成果证书
199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 促排药“酰膦钙钠” 卫生部一等奖
1982年 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分的发现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2年 测定了莲心碱的绝对构型并全合成成功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1年 促排药“喹胺酸” 国防评委二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谢毓元对科研工作的经验体会是:首先,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从大处讲,是对任何工作都锲而不舍,从小处讲,就是对每一个实验的锲而不舍。其次,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一方面要尊重导师,另一方面也要破除迷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多一些主动,少一些依赖。第三,干任何事情,缺少激情,缺少刻苦钻研、拼搏向上的精神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7] 。
治所措施
谢毓元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期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研究所的发展面临经费不足、竞争加剧等许多困难。他审时度势,大力推进国际合作、 新药研发和科研基本条件建设,几年时间打开了研究所发展的新局面,如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包括引进400兆核磁在内的一些重要仪器设备等,都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后十多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0]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3]
2004年 200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 [11]
个人生活编辑
谢毓元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前清科举出身,年幼时,谢毓元便在父亲的要求下,阅读、背诵各种古籍,在父亲的影响下,谢毓元对中国文学、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当时报考大学的时候,家人一致要求他放弃文学或者历史专业,他们认为学习数理化才有出路,谢毓元听从了家人的劝导 [4] 。
人物评价编辑
谢毓元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是一位杰出的组织者,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在药物研究中成就卓著,建树良多,受到中国国内外高度评价 [4] 。(科普中国评)
谢毓元是中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他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硕果累累,为中国药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全国药学工作者和科学界的衷心爱戴和敬重
--
FROM 42.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