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力挺“直升”模式:用中考为top2提前演练?荒谬
这些同学小学阶段经历过的考试比我学生时代12年的考试都多。
对于常年混黄庄的群体来说,不是缺乏锻炼,是锻炼过度了。
【 在 net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当年上学时候就有些同学早早的确定了保送,根本不用中考,也没参加总复习,到了高考也没听说谁掉了链子,所以楼上各位说的为高考积攒经验我觉得没有依据。现在高中考试非常多,甚至xsc至少很多人就每周几次集训队考试了,根本不怕考试的
--
FROM 218.90.35.*
学校的kpi跟学生个体的目标并不是一回事,甚至是对立的。
很多执念是受学校影响,尤其是面对名校,仰视容易产生被pua的功效,所谓的“学校又不傻”,校服一定是好看的,只是不耐脏,需要去朋友圈小红书问怎么洗。
【 在 net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凡是直升的班型,据我所知都提供了分流到普通班的通道,所以你说的跟不上的痛苦理论上不存在,如果存在那就是家长的执念。学校的角度我说过了,他们当然希望月月卷,直到最后一秒都在选拔才好。
--
FROM 218.90.35.*
所有考试都是原地踏步,提高熟练度,或许还提高一点点难度,排名赛的性质就是大部分时间的投入只是证明比别人强一点点。
中学六年,除掉准备中考高考,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各种测试,掌握80%的知识点以及达到70%的熟练度,可能只需要三年时间,这个大家可以算,边际的概念大家都懂,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多那么几分上。对于一分一操场的中考,这几分,可能都是随机的,看运气。为这几分,付出的是大好的青春光阴,值不值看个人价值取向了。
吃了苦,要说锻炼效果肯定多少是有的,如果每年升一次学,锻炼效果更佳。
高考不可避免,中考,能没有就没有吧。
【 在 net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版上一位貌似可近距离接触清华招生的人士提出了一个观点:只有经历中考的风雨,才能见到高考的彩虹。既然要最终面临高考的竞争,那么就应该提前接受中考的洗礼,小升初就确定直升的话不利于考入top2。这种观点让我感到震惊。xsc就确定直升的模式,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吗?
: 家、校、考试的压力:
: 许多家庭在孩子进入中学后,会因为各种原因面临挑战:青春期的自我觉醒、家长的中年危机、对手机的沉迷、感情问题、自信缺失、社交困难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家庭关系从小学时的和谐,突然变得紧张。家长可能会困惑,曾经听话的孩子为何变得难以沟通?
: ...................
--
FROM 218.90.35.*
这事儿最核心的本质就在于此。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复刷简单题为了那几分等于浪费青春
--
FROM 218.90.35.*
家庭矛盾主要还是看家长的心态,每分必争,每测必争,很难和谐。
【 在 net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还想讨论的一点是对于家庭矛盾的缓冲功能,但大家都只讨论升学成绩,很遗憾
--
FROM 218.90.35.*
至少初中三年会和谐很多。站在初一的时点上,面对三年后的中考和六年后的高考,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 在 net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直升情况下,是否有机会让家庭心态平和下来,比如刚才那位8素家长的感受
--
FROM 218.90.35.*
社会学,心理学里有个词叫“架构”,通俗说就是不要自找麻烦。
比如,两口子本来相安无事,但老婆非要找一个美女天天去诱惑老公,最后老公没忍住导致犯错,其实不能说这个老公坏,就是“架构”的问题。
婆媳住一起天天吵也是同理,并不是这两人谁有多不好,不住一起其实就没事。
【 在 tenshow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庭问题跟考试有什么关系、不考试那些不靠谱的父母就能变得靠谱?
--
FROM 218.90.35.*
个体情况有,作为群体,这个逻辑不存在的。
【 在 don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澄清一下。看了pd老师的新帖。她的意思是有一些大牛娃由于过早确定直升,在初中三年放纵了自己,反而高考失利。那确实是我理解错了。
:
--
FROM 223.104.148.*
感觉不太像是特别了解竞赛头部群体。
我接触竞赛娃比较多,我这观点的调调,就完全不一样。
【 在 Shaguall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P老师是竞赛头部娃,和综合优异娃都见识了不少。
: 以及在我的认知里,天赋异禀的头部娃无论是直升还是还是中考,还是另外的BDF放飞的学习方式,都影响不了上TP。但是对于大部分娃可能还你看是有分数上差别的。
--
FROM 223.104.148.*
这个群体更卷
【 在 ppllc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吧,直升班里的 peer pressure 相当严重,哪里有放纵的资格。。。。。
--
FROM 223.1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