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应该坚决抵制2+4、1+3、0.5+3
既然讲统计,就得明白“特别好”和“特别差”的都只是一小部分。
你要明白,高考不是标化考试,是排名录取考试。
如果像你说的,资质一样的学生,“多学半年”在高考中“一定胜出”,那中国每年几百万考生,追求层次从本科到一本到211到985(我把大专和C9拿掉,对应你的特别好和特别坏的)各不相同,而高四大军将在所有这些层面击溃高三考生。
如果你的论断还能延展,比如多学一年比多学半年好,多学两年比多学一年好,那高五大军也将浩浩荡荡杀出来。
【 在 lelelele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别好的学生没影响,智商高,学习习惯好。特别差,就像版友说的,学多久都不影响结果。
: 推个极限理解一下吧,就是0.5+3的尾巴和没选上的头部。这部分人数差不多3000名以内吧。
--
FROM 115.171.156.*
那小学就学完了高中的某些课程咋说。
【 在 rehu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别管签活约还是死约,总也是要中考的,主要也是为了留人,即便超前学习,也不会强度很大
: 现在不一样了,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提前留人,而是纯粹为了让初三孩子提前学高中知识,提前卷高考,比以前更直接、更功利,
: 这种变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中上985就那么3000个名额,都是尖子,高强度早学半年影响还是很大的
: ...................
--
FROM 218.75.221.*
三十年前,我们高中那时候还可以举办“复读班”。
高三一个年级10个班,最后两个班时复读班。
复读班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本科的复读生(那时候能考上本科就很牛了,基本上很少有复读的,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从高考成绩来看,复读班考上本科的占比和应届班差不多,充分说明这些复读生多读一年对成绩提高是相当有帮助的,如果没有复读那就等同于应届班的“落榜生”。
【 在 lelelele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别好的学生没影响,智商高,学习习惯好。特别差,就像版友说的,学多久都不影响结果。
: 推个极限理解一下吧,就是0.5+3的尾巴和没选上的头部。这部分人数差不多3000名以内吧。
:
--
FROM 202.108.199.*
就是一个区间问题。
我一直说了,影响的孩子人数少,所以声音小。
具体看前面的发言。
0.5+3是否公平和合理,引导了什么教育导向是核心问题。
对一部分孩子不公平,提前选拔时间点不合理,导向是鼓励提前从小学卷。
还有今年政策执行太匆忙,很多家长等着一模的签约,结果1月份就结束了。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年前,我们高中那时候还可以举办“复读班”。
: 高三一个年级10个班,最后两个班时复读班。
: 复读班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本科的复读生(那时候能考上本科就很牛了,基本上很少有复读的,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 ...................
--
FROM 223.104.41.*
2+4、1+3、0.5+3 是集团内点招,对集团外的学生是不公平的。
如全区统考选拔,就增加了点招范围,与均衡生源的初衷相背离,政策不允许。
最初好像普通校才有1+3,发展到示范校也有了,教委也默许了。
这个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海淀区,因为有小强,如果取消小升初点招,全区生源均衡,再推行这些项目,关注度就小得多。
丰台弱区,关注的人就不多,相反这些项目反而利好跨区及区内择校。我校第一梯队有些区排靠前的学生就打算1+3,这有利于准备跨区或跨校的学生,竞争人数少了。
不过示范校的初中部获得了更多名额,这对体系外的学生来说是有些不公平,但对不想卷中考跨区跨校的学生来说就无所谓了。
我娃打算选择本校1+3,想体验下数学竞赛,但还摆脱不了中考。学校树品牌阶段,也是需要中考成绩的,要求竞赛班刷中考,不得不买了试卷册子,在竞赛班首刷了20年的数学中考卷,那年压轴简单,娃错了前面的1道简单题,另外不知道初三的校内知识范围而用了超纲知识点...我们选1+3不是为了提前学,我们学数学也是为了拓展基础能力(目的也是高中轻松点),非常厌恶为了中考反复刷无意义的题,我们情愿自然错误也不愿花数倍时间去纠正它。所以有个还好的学校托底我们就不争了。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利益获得者: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 你跟他们谈不来的,他们最喜欢聊左右而言他的东西。
:
--
FROM 221.223.193.*
我说特别好和特别差,是为了更明晰理解而已。
我一直说影响的就是0.5的后部和剩余学生的头部这一小部分。
这部分人数少,声音小。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讲统计,就得明白“特别好”和“特别差”的都只是一小部分。
: 你要明白,高考不是标化考试,是排名录取考试。
: 如果像你说的,资质一样的学生,“多学半年”在高考中“一定胜出”,那中国每年几百万考生,追求层次从本科到一本到211到985(我把大专和C9拿掉,对应你的特别好和特别坏的)各不相同,而高四大军将在所有这些层面击溃高三考生。
: ...................
--
FROM 223.104.41.*
据我了解的,海淀绝对不止200个孩子,自己不了解情况,就不要说人家扯得没边了
真要了解情况,问几个六小强的校长吧
【 在 biger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位扯的没边儿了,
: “至少在初二之前也把高中学完了”
: 这样的“真的尖子生”有几个?
: ...................
--
FROM 219.141.185.*
对的,1+3就是让部分孩子轻松点而已,统一中考并不会更有利于总体学生(总体影响不会大)
【 在 brucewww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实话,虽然我家老大报交大附的1+3没抽中(官方是这么说,具体咱也没法确认。),但是我倒是真希望能走这条路,不用受中考的压力,虽然最终考的比交大附还好点。这种基本不会影响中考录取率的对孩子减轻压力是好事,放手吧,让孩子们能轻松一点是一点
--
FROM 221.223.193.*
教委无论允许不允许,都抗不住牛校这么搞,而且是从小学就开始偷偷点,绝对不是到初中才开始。因为学校要出成绩,核心不是师资,而是生源,各个学校都门清。所以教委三令五申不允许如何如何,都抗不住学校偷偷搞,让外部机构帮忙挑,堵是堵不住的……
现在中考这么搞,其实是给了中部学校优先挑尖子生的机会,不让头部的一茬收干净。从长期看,其实是有助于提高中部学校的生源质量的。
至于提前学不学的问题,建议大家打听一下牛校的各种名目的实验班或者冲清北的班的情况吧!说个大实话,冲清北的就靠提前学提前刷的这一批孩子……无论你愿不愿承认。
但是长期这么搞,最终的恶果就是剧场效应,家长花了一大把钱,都提前学了都刷了,最终就跟没提前一样的效果。
这真是一个无奈的困局。
【 在 lelelele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一个区间问题。
: 我一直说了,影响的孩子人数少,所以声音小。
: 具体看前面的发言。
: ...................
--
FROM 219.141.185.*
以前都是落榜生复读,复读生考取大学比率相当高。
近年有211以上水平的复读生了,所以复读生也就有了考上top2的,甚至省状元。(关于这一条,说了很多遍了,很多人一厢情愿选择忽略)。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年前,我们高中那时候还可以举办“复读班”。
: 高三一个年级10个班,最后两个班时复读班。
: 复读班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本科的复读生(那时候能考上本科就很牛了,基本上很少有复读的,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 ...................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