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教一下正方形问题
既然DF都算出来了,为啥不用CF=a-DF?是不是哪个线段标记错了?
【 在 alexchow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想到还有人回复。研究出来了平面几何的最快解法,利用NB=NE,秒出DE,AE。然后利用RT三角形,出DF,EF。CF=EF-AE。
:
--
FROM 124.207.151.*
也没标错哈,这两种方式是等价的。因为里面有个半角模型,角EBF=45度,所以EF=AE+CF。
【 在 ld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DF都算出来了,为啥不用CF=a-DF?是不是哪个线段标记错了?
--
FROM 114.113.90.*
刚才仔细看了一下,我们第一步思路是相同的。差别就是第二步你重点放在了MN是一个角平分线,我的重点放在了EF既关联AE,又关联CF。
【 在 ld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有意思的个题,用传统方法辅助三角函数求解:延长BC,MN,设其交点为O,易知EFO三点应该共线。CF=OC·tan(2角CON).连接BN,EN易知二者长度相等。设AE=x,则ED=a-x,DN=a-CN。由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的x与CN和a关系,进而求得角ABE的正切=x/a,进而求得CO长度为CN/角CON的余切。利用正切二倍角公式求得角COF的正切,最后CF=CO·tan(角COF)。最后得CF=(a·sqr(2a·CN)+a·CN)/(2a-CN)。带入特殊点,比如CN=0和CN=a/2,结果都是对的。话说,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啊?!
--
FROM 114.113.90.*
先相似,再勾股。
【 在 alexchow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正方形ABCD沿着MN进行折叠,折叠后B对应点E落在边AD上。C对应点为G,EG交边CD于F。
: 如果已经知道边长为a,CN长度为b,如何快速求解CF长度?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4.154.50.*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我看向量是高一的内容,是不是初中有些几何难题,用向量方法更容易解出来。向量初中没学大题不允许用,但填空题压轴题是不是可以用?
--
FROM 120.244.220.*
初中肯定不能用啊,用了就算错。
填空和选择可以,压轴题带过程也不能用啊。
我以为楼主问的是高中棱锥板块呢。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看向量是高一的内容,是不是初中有些几何难题,用向量方法更容易解出来。向量初中没学大题不允许用,但填空题压轴题是不是可以用?
--
FROM 202.108.199.*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初中肯定不能用啊,用了就算错。
: 填空和选择可以,压轴题带过程也不能用啊。
: 我以为楼主问的是高中棱锥板块呢。
: ...................
恩,你每次在版上讨论的题我觉得都挺好,我会让孩子尝试一下。上次你在版上讨论的清华附物理初二行程题,孩子做得很绕。这道题我也让他试试。不知道这道题初中生做难度是不是较大。你刚才在隔壁版回复的前脚摩擦力问题,我在网上搜了半天,都总看不全答案,百度太可恶了。
--
FROM 120.244.220.*
那个叫摩擦力的问题,后脚是向前的,前脚是向后的。(地面对脚的摩擦力)
这样,摆个走路的姿势(你都不用走),后脚用力向后蹬,感受一下地面对你前脚的力量(一定是向后的)。
另外,生活中有些人走路(尤其穿拖鞋或者增高鞋)的时候,老是啪嗒啪嗒的拖地走路,实际上咱们大部分走路累的时候也喜欢前脚落地的时候拖拉一下脚后跟(鞋子会往前滑动),所以带来的就是向后的摩擦力。阻止前脚向前滑动的趋势。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恩,你每次在版上讨论的题我觉得都挺好,我会让孩子尝试一下。上次你在版上讨论的清华附物理初二行程题,孩子做得很绕。这道题我也让他试试。不知道这道题初中生做难度是不是较大。你刚才在隔壁版回复的前脚摩擦力问题,我在网上搜了半天,都总看不全答案,百度太可恶了。
--
修改:weiminglake FROM 202.108.199.*
FROM 202.108.199.*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叫摩擦力的问题,后脚是向前的,前脚是向后的。(地面对脚的摩擦力)
: 这样,摆个走路的姿势(你都不用走),后脚用力向后蹬,感受一下地面对你前脚的力量(一定是向后的)。
: 另外,生活中有些人走路(尤其穿拖鞋或者增高鞋)的时候,老是啪嗒啪嗒的拖地走路,实际上咱们大部分走路累的时候也喜欢前脚落地的时候拖拉一下脚后跟(鞋子会往前滑动),所以带来的就是向后的摩擦力。阻止前脚向前滑动的趋势。
: ...................
我的理解是,人的两只脚在行走时,要么处于前脚,要么处于后脚。但是,如果静止在一前一后,就没有摩擦力。所以理解的时候,从双脚并拢静止开始,前脚往前必然有个向前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但落地的时候要么滑行往前但速度下降,要么瞬间速度为0,好像可以用动量守恒原则或者惯性。动量从mv到0或者减小,必然有个反向的动量对冲才能实现,这个动量的符号与前脚运动速度方向相反,摩擦力F=德尔塔mv,即动量的增量,所以摩擦力和v与向前的v相反,为向后,而后脚想从静止到v,必然需要有个和v方向相同的力才能实现,这个力也只能是摩擦力,所以摩擦力向前。
我记得高中受力分析,特别强调,把哪些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哪些是内力,哪些是外力,才能搞明白。人体自己的骨骼爆发力是无法使自己运动的,都是作用到地面,用地面反作用力才能实现。这是我的理解。大学物理后,再也没看过物理书,但看一些网上的受力分析,在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还能蒙一蒙,但真遇到力学分析很复杂的时候,真不知道从何入手。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20.244.220.*
FROM 120.244.220.*
能看出45度角,确实高。至于本题的简便方法,我又琢磨了一下,可以把本题推广到一般情形:就是解决在已知圆内接四边形四条边的情况下,求对角线交点位置的问题。拿到本题里来,就是已知圆内接四变形ENGD的三条边长ED、EN和GN,求F点分对角线DN的比例。其实在圆内接四边形中,对角线交点比例很容易推导,用本题图示可以表示为DF:FG=ED·DG/EN·NG,其中除了DG外其余三条边很容易求,故可视为已知。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在已知EN,ED和NG情况下快速求出DG?(当然还得注意到,在给定条件下,DG并不唯一固定,可能对应着两个以上的解。),目前我还没有思路怎么快速计算DG。
【 在 alexchow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才仔细看了一下,我们第一步思路是相同的。差别就是第二步你重点放在了MN是一个角平分线,我的重点放在了EF既关联AE,又关联CF。
:
--
FROM 124.20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