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IMO国家队
全国理科实验班的吧,没啥代表性
【 在 ni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个. 都没参考.
: 不过最早一校三国家队的是帝都的
: 北大附.
: ...................
--
FROM 124.64.9.*
搜了一下 看着不像是
全国理科实验班是自1993年开始,由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四所学校受教育部委托,所承办的三年制高中理科实验班。
但是北大附中三人进国家队是 1991年.
1991年第3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于7月12日至2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1. 罗炜 - 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二),满分42分
(我国首位连续两届IMO满分得主,后获MIT数学博士,美国家队多年主教练)
2. 张里钊 - 北京大学附中,41分
3. 王绍昱 - 北京大学附中,40分
4. 王崧 - 湖北黄冈中学(高二),41分
(连续两届金牌得主,后获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博士,曾任中科院研究员)
银牌选手
1. 郭早阳 - 湖南师大附中,36分
(后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位,美国西北大学博士,现为哈工大教授)
2. 刘彤威 - 北京大学附中,32分
【 在 smth2005 (西北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国理科实验班的吧,没啥代表性
:
: 【 在 ni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三个. 都没参考.
--
FROM 123.120.181.*
以前版上提过,理科实验班是北大附数学国集那几年之后的事,和竞赛没关系
有版友说北大附2次国家队的周宏是点招去的,估计那几个也差不多
【 在 ni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搜了一下 看着不像是
: 全国理科实验班是自1993年开始,由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四所学校受教育部委托,所承办的三年制高中理科实验班。
:
: ...................
--
FROM 111.201.134.*
对,我记错了
这成绩也是逆天
【 在 SpringZ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家队六个人呢,咋可能全包圆,包了一半,三个人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58.52.202.*
健身不算,小学初中都在体校练的是不是可以算?本来只需要健身,为了竞赛从小低年级开始就上强度,持续到初三,这些不能因为没去打高联就不算吧,我觉得比能打高联的更惨。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咋能算了,不能说健身一下,没拿到奥运金牌,就说是炮灰吧。而且你自己都说了,很多最后没走竞赛,没走竞赛怎么也是竞赛的炮 ...
--
FROM 14.154.8.*
持续到初三没打高联,要不没上强度要不就是真爱,那种情况都不惨吧。哪个家长会在孩子完全没体现出一点天分的情况下让孩子放弃一切搞数竞呢,一开始肯定都是多路走,看孩子哪方面最突出呀。
【 在 littlenew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健身不算,小学初中都在体校练的是不是可以算?本来只需要健身,为了竞赛从小低年级开始就上强度,持续到初三,这些不能因为没去打高联就不算吧,我觉得比能打高联的更惨。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04.40.*
用利益驱动考生反复参加?
你这把数学爱好者想得也太庸俗了吧。好多人参加数学竞赛就是纯纯喜欢,我小时候本来也是。后来发现父母把它功利化了,我反而远离了。现在就挺后悔的。
【 在 smth2005 的大作中提到: 】
: 机构和民办学校推动考试产业化,用利益驱动考生反复参加。
: 北京恰恰相反,高端教培资源没有,高一国集后几乎全部退赛,国金也大量退赛的。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04.40.*
亲,你知道高联参赛的门槛有多低吗?
为了竞赛从小低年级就开始上强度,一直干到初三,然后水平连高联都打不上。这九年都是在干啥?对自己水平没有一点正确的评估,上九年强度,这是啥家长会这样干?
【 在 littlenew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健身不算,小学初中都在体校练的是不是可以算?本来只需要健身,为了竞赛从小低年级开始就上强度,持续到初三,这些不能因为没去打高联就不算吧,我觉得比能打高联的更惨。
--
FROM 49.7.238.*
这是你想象的场景吗?是不是对啥叫竞赛有误解?
【 在 littlenew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健身不算,小学初中都在体校练的是不是可以算?本来只需要健身,为了竞赛从小低年级开始就上强度,持续到初三,这些不能因为没去打高联就不算吧,我觉得比能打高联的更惨。
--
FROM 49.7.238.*
您看看这几年所有金牌反复参赛都是浙江湖北的民办学校,用高额奖金给自己学校贴金子招牌。给学科竞赛抹黑。
要是职业比赛或者奥运会、反复参赛都是为了拿高额奖金和今后工作和退休金。这个和学科竞赛根本就是两回事。学科竞赛参加与未来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毫无关系,根本就不能有资本进入,包括无数机构和教练员都在其中做些不光彩的事情。把学科竞赛功利化产业化。
【 在 SpringZ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利益驱动考生反复参加?
: 你这把数学爱好者想得也太庸俗了吧。好多人参加数学竞赛就是纯纯喜欢,我小时候本来也是。后来发现父母把它功利化了,我反而远离了。现在就挺后悔的。
:
: ...................
--
修改:zts FROM 223.72.62.*
FROM 223.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