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初二的成绩波动规律和之前变化不大
普娃家长对北清复交上游985中游211没概念,本版有科普贴吗?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为稳进清北,结果复交都没有进,应该算变化比较大吧?我觉得上游985变成中游211都算变化大,但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也许有的觉得清华变中游211都属于没有波动。
--
FROM 111.192.96.*
本版家长不可能没概念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娃家长对北清复交上游985中游211没概念,本版有科普贴吗?
--
FROM 223.104.122.*
稳进清北的必须是省状元预备军吧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为稳进清北,结果复交都没有进,应该算变化比较大吧?我觉得上游985变成中游211都算变化大,但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也许有 ...
--
FROM 92.92.128.*
确实,我们省30万以上的考生,有几个人敢说每次考试都稳定在全省前300?所以他们说头部高中强者恒强,我理解的是稳进清北了,比如小乖那种。我总怀疑大家看法不同在于有的人看到海了,海浪很大,所以波动很大;有人看到江了,波浪很小,所以觉得没有波动。简单说就是基数大比基数小更容易看出不稳定。假设只录取一个人,10个人里有一个高智,另外9个普通,那么那个高智的就很稳定。100个人里有10个高智,那10个高智争取一个名额,那么很容易看出不稳定,谁能保证自己在10个高智人里永远第一呢?也许偏偏中高考时就考了第二呢。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稳进清北的必须是省状元预备军吧
:
--
修改:Itsraining FROM 223.104.122.*
FROM 223.104.122.*
确实没概念,只知道班排校排这些数据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版家长不可能没概念
--
修改:corn2004 FROM 111.192.96.*
FROM 111.192.96.*
那就得学校生源和教育很稳定,比如学校一贯能保障至少10个进清北,那么每次稳定在前十的就是强者恒强,但有一次10名以后就不好说,因为高考那一次可能也是例外。假设学校一贯能保障50%的985率,那么每次稳定在前50%就是985预备生了。学校高考成绩不稳定,那就不能这么推测了。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没概念,只知道班排校排这些数据
--
修改:Itsraining FROM 223.104.122.*
FROM 223.104.122.*
辛苦打这么多字!我们还在初中,对高中排名没什么概念。本校高中去年6个清北,应该还是发挥好的情况,佛系区二中独一档。
我看原帖是讨论初中的,大神们聊着聊着就说到高考了,顺带长见识啦。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得学校生源和教育很稳定,比如学校一贯能保障至少10个进清北,那么每次稳定在前十的就是强者恒强,但有一次10名以后就不好说,因为高考那一次可能也是例外。假设学校一贯能保障50%的985率,那么每次稳定在前50%就是985预备生了。学校高考成绩不稳定,那就不能这么推测了。
--
FROM 111.192.96.*
初中和高中又不是一回事了,初中成绩好更不能代表高考成绩,我身边初中很优秀的学生(成绩类似于直升全省前几的重点高中),最后考了省属大学,她身边长辈还有点失望。现在初中还校额到校了,比如某校有10个录取重点高中的名额,永远稳定在前十的肯定机会更大啊,掉出前10的次数越多就越不保险,其实道理都差不多。北京初中更复杂,又是校额到校,又是直升,感觉中考需要拼统招名额的孩子就机会少很多了。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辛苦打这么多字!我们还在初中,对高中排名没什么概念。本校高中去年6个清北,应该还是发挥好的情况,佛系区二中独一档。
: 我看原帖是讨论初中的,大神们聊着聊着就说到高考了,顺带长见识啦。
--
修改:Itsraining FROM 223.104.122.*
FROM 223.104.122.*
当你在反复改错的时候,或者中下难度学几遍的时候,都属于半效或1/3有效学习,或者就属于无效。
别人学习1个小时是拓展,而你2个小时找老师再补习一遍课堂知识,时间花了2倍,相对别人反而学得更少。为什么这样?最初就没认真学扎实,永远在重复低层面的学习,有效学习占比低。
【 在 leelyq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样的算无效学习时间
--
FROM 221.223.196.*
普娃通常需要反复改错,错一次就不会再错的是牛娃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你在反复改错的时候,或者中下难度学几遍的时候,都属于半效或1/3有效学习,或者就属于无效。
: 别人学习1个小时是拓展,而你2个小时找老师再补习一遍课堂知识,时间花了2倍,相对别人反而学得更少。为什么这样?最初就没认真学扎实,永远在重复低层面的学习,有效学习占比低。
--
FROM 223.1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