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高中数理化都这么难么,要不要找个课外辅导。。。
搞数竞的,正常初一开始高联一试学习,早的小学开始训练的也有,初二省二、初三省一这个节奏。初二到高二每个年级全市估计有小200个这样的孩子,再加上一些初中开始准备强基的,都是投入海量的时间长期训练出来的,除了极少数,所谓的天才都是表象。
别被这帮人搞坏了心态。
【 在 glj 的大作中提到: 】
: 身边永远有90+的,有倒着从最后一题开始做的,还有做完题能睡一觉的。。。
: 问过几次最高分搞得我现在都不太敢问了
:
--
FROM 111.198.53.*
说的太邪乎了,每个年级200人海量投入时间,在北京可真没有。
一个年级学时间长点的rdf30以内,11也就10几个,实验10个以内,其他每个学校能有5个都算我多说。
【 在 ycocu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数竞的,正常初一开始高联一试学习,早的小学开始训练的也有,初二省二、初三省一这个节奏。初二到高二每个年级全市估计有小200个这样的孩子,再加上一些初中开始准备强基的,都是投入海量的时间长期训练出来的,除了极少数,所谓的天才都是表象。
: 别被这帮人搞坏了心态。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24.64.22.*
FROM 124.64.22.*
只多不少,看看北京高联获奖的人数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太邪乎了,每个年级200人海量投入时间,在北京可真没有。
--
FROM 111.198.53.*
我娃现在主要是练习一试内容了。
第1次,做了60分题,得多少分不知道,老师没讲解。
第2次,做了5道题,得16分,老师1小时讲解完,有2题不大听懂,需要再琢磨。
第3次,做了4道题,得24分,讲解基本听懂。
第4次,做了5道题,得32分,讲解基本听懂。
第5次,做了5道题,得29分,期中1道大题得了5分,老师建议加强计算能力,讲解基本听懂。
我觉得,能听懂就是好的开始,积累一段时间,应该突破60分可期。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想考试稳定,偶然性小,适当的投入精力是必要的,像ZP每届几十人都是有过长期系统学习奥数的经历
: 你说的小班可以上那种往深度练习的刷题课,最好还有个优秀的老师能讲解,一点点提高后加大点难度,不用上那种超前学习的班
: 做不太会的题时要尽量多思考,别太依赖标答,看会或者听会标答都未必有帮助。
--
FROM 221.223.196.*
你说怎么看呢,500多人以上拿二等奖,其中一堆打酱油学法拿的,再除以横跨5个年级的人(其中有少年班参与上榜的),一个年级能有多少付出了大量时间,不能看到差距还都一直死磕吧
【 在 ycoc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多不少,看看北京高联获奖的人数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24.64.22.*
FROM 124.64.22.*
好像有点夸张,感觉得少一半人吧。
不过这些确实厉害。
【 在 ycocu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数竞的,正常初一开始高联一试学习,早的小学开始训练的也有,初二省二、初三省一这个节奏。初二到高二每个年级全市估计有小200个这样的孩子,再加上一些初中开始准备强基的,都是投入海量的时间长期训练出来的,除了极少数,所谓的天才都是表象。
: 别被这帮人搞坏了心态。
--
FROM 106.120.215.*
只做出填空这些分还值得继续,3道大题确实需要专门练习,等大题都能做出2个,校内一定具备拿高分的水平。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娃现在主要是练习一试内容了。
: 第1次,做了60分题,得多少分不知道,老师没讲解。
: 第2次,做了5道题,得16分,老师1小时讲解完,有2题不大听懂,需要再琢磨。
: ...................
--
FROM 124.64.22.*
通过练习,逐步完善,现在知识面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之前也没开始刷题模式。
每多做出一两道题,其实都代表某个知识面的提升。
我非常喜欢现在的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清晰认识到不足,目标方向也比较明确,不迷茫。
我打趣娃说“你告诉竞赛老师,课内刚考了100分”,娃说“那啥也不是”。
娃自己看清了竞赛和校内的区别。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做出填空这些分还值得继续,3道大题确实需要专门练习,等大题都能做出2个,校内一定具备拿高分的水平。
--
FROM 221.223.196.*
绝大多数人都有个提升的过程,从看一眼题觉得不可做无从下手到可以花多时间思考再到限时内能够搞定。
几个月或者一年就能看到自己在一试这种限时和不同难度试卷上测试出自己稳定的分数,之后不再提升也就不用强求了,国集的也有上不了90的。高联正赛这种一试难度能做5个填空,2到大题就很好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通过练习,逐步完善,现在知识面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之前也没开始刷题模式。
: 每多做出一两道题,其实都代表某个知识面的提升。
: 我非常喜欢现在的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清晰认识到不足,目标方向也比较明确,不迷茫。
: ...................
--
FROM 124.64.22.*
说的没错,早点认识到自己的天花板是多么幸运的事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绝大多数人都有个提升的过程,从看一眼题觉得不可做无从下手到可以花多时间思考再到限时内能够搞定。
: 几个月或者一年就能看到自己在一试这种限时和不同难度试卷上测试出自己稳定的分数,之后不再提升也就不用强求了,国集的也有上不了90的。高联正赛这种一试难度能做5个填空,2到大题就很好了。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AG-AN00」
--
FROM 114.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