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一说一个初三逆袭的亲戚
我家小娃就不重视分数了,小学从没有考过300,299也没考过,小学1-3年级平平无奇,之后才逐步显露到认可为成绩好的学生。小学最关键的就是基础习惯的培养与稳固。
【 在 gambol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求太高了考297还要批
: 我家大娃小学考几分家里从来不太在乎
: 五年级期末关键考试都不知道考了多少分
: ...................
--
FROM 221.223.193.*
自制自强很难 人各有命
凡事都能做到对自己有利原则
学习 身体 前程
但多数人都走在放纵作死的路上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小娃就不重视分数了,小学从没有考过300,299也没考过,小学1-3年级平平无奇,之后才逐步显露到认可为成绩好的学生。小学最关键的就是基础习惯的培养与稳固。
--
FROM 111.198.57.*
虽然你说你家大娃是被姥姥和游戏害惨了,我觉得这就是作为父母的一种托词。你们俩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换句话说,他玩游戏需要跟姥姥达成一致而隐瞒你们本身就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对一个半大不大的孩子,总要了解他的内心,以鼓励为主,家长都这样对待他,走上社会,偏激的会认为成功就是一切,那么就会不择手段的去追求,会错过人生很多美好,慢慢年纪大了才会与自己和解。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屈辱是常态,因为侵犯是人的自然属性,所有人都会被侵犯,当你理性的忍让就会产生屈辱感。
最初都是产生屈辱感,要学会先接受这...
--
FROM 223.104.42.*
初三反复学了几遍,达到临界点,突然就明白啦
反复学课本几遍还是别的?
【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一个亲戚,女娃,初三,西城。
: 初二下成绩非常差,考试成绩波动剧烈,在一个比较差的初中的后三分之一,老师说她上高中比较困难。
: 初三开始逆袭,一次考试比一次高,而且上升幅度也比较惊人。一模达到中等排名,三模已达到前30%,这次中考发挥的极好,特别是语文和物理都压中了好多题,目测总成绩能达到前20%。她们学校差一些,30%有校额到校,她这次肯定可以走校额到校,运气好,也可能走市重点校额到校。
: ...................
--
FROM 223.104.41.*
你的问题是你的因果关系不够广泛,只注重常规的几条因果路径,而武断地忽略很多发散型或偶然型因素。
你如果做法官,会错判很多案子。
在大娃游戏坑爆发之前,亲子关系是非常好的,大娃自小就被呵护得很好(保护过好 其实是有问题的),大娃阳光、活跃,娃妈各种夸赞(这是我反对的,也是有问题的);大娃兴趣广泛,娃妈都满足他(这也是我反对的,是有问题的)...大娃在娃妈的赞誉中成长,同时也在我的客观评述中成长。我和娃妈多次辩论,娃妈的教育方式之引申后果均被我预言,我没想到的是预言如此之准,当时我只是揣测自然的逻辑顺承及发展,在主流各种书本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不认可娃妈但也不确认自己就是对的,同时我的预测只是某种可能趋势,没想到后继发展如此之准确。因具体的操办我都不管,只是对娃妈的赞誉降降温使更客观,反对给大娃报太多兴趣班等等,和大娃没直接冲突,主要还是关爱,亲子关系非常好,大娃小低年级以前都是很幸福的...反转就从5年级游戏的对抗开始,亲子关系直至很差,后来转为疏导教育维护身心健康的生活底线基础。
原因是综合的,但姥姥的错误是可以定案的。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你说你家大娃是被姥姥和游戏害惨了,我觉得这就是作为父母的一种托词。你们俩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换句话说,他玩游戏需要跟姥姥达成一致而隐瞒你们本身就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对一个半大不大的孩子,总要了解他的内心,以鼓励为主,家长都这样对待他,走上社会,偏激的会认为成功就是一切,那么就会不择手段的去追求,会错过人生很多美好,慢慢年纪大了才会与自己和解。
: 最初都是产生屈辱感,要学会先接受这...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3.*
FROM 221.223.193.*
确实,阳光、活跃都是外在表现,人的内心特别复杂,真正好的品质我觉得是沉静、冷静,这个和阳光活跃一般难以兼容。
你家娃妈这么赞誉大娃,可能也是流行文化中,妈妈对儿子的期望普遍如此,里面有很多感性的因素,比如潜意识希望儿子受欢迎。当爸爸的会对儿子有纯粹男性的评价体系,这个一般更理性,受不受欢迎完全不重要,关键是个性卓绝、敢于坚持自己的路。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问题是你的因果关系不够广泛,只注重常规的几条因果路径,而武断地忽略很多发散型或偶然型因素。
: 你如果做法官,会错判很多案子。
: 在大娃游戏坑爆发之前,亲子关系是非常好的,大娃自小就被呵护得很好(保护过好 其实是有问题的),大娃阳光、活跃,娃妈各种夸赞(这是我反对的,也是有问题的);大娃兴趣广泛,娃妈都满足他(这也是我反对的,是有问题的)...大娃在娃妈的赞誉中成长,同时也在我的客观评述中成长。我和娃妈多次辩论,娃妈的教育方式之引申后果均被我预言,我没想到的是预言如此之准,当时我只是揣测自然的逻辑顺承及发展,在主流各种书本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不认可但不确认自己就是对的,同时我的预测只是某种可能趋势,没想到后继发展如此之准确。因具体的操办我都不管,只是对娃妈的赞誉降降温使更客观,反对给大娃报太多兴趣班等等,和大娃没直接冲突,主要还是关爱,亲子关系非常好,大娃小低年级以前都是很幸福的...反转就从5年级游戏的对抗开始,亲子关系直至很差,后来转为疏导教育维护身心健康的生活底线基础。
: ...................
--
FROM 223.72.70.*
孩子挺难,家长一个使劲夸,一个给屈辱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问题是你的因果关系不够广泛,只注重常规的几条因果路径,而武断地忽略很多发散型或偶然型因素。你如果做法官,会错判很多案 ...
--
FROM 92.92.129.*
对,外在表现有装饰性。
初二下学期,大娃反转,娃妈跃跃欲试,重新接手,摘了胜利的桃子,出场开香槟...之前那段不堪都是我掌管期内。
在高一,娃妈再次监护大娃,结果两人都搞了个抑郁倾向,医院这么诊断利益最大化,没毛病。事后会想,如果没有娃妈高一的收紧管理,是否不会跨入拐点再入不可限制的电子游戏及社交的坑?难说吧!
高二我陪护大娃离京,把管理得很好的小娃交给娃妈驻守北京。
我的无为而治使大娃找不到放纵的借口,他所有的行为都无法甩锅于身外,一切表明核心问题在自身,至少我陪护这段时间是,找不到吵架、甩锅对象,我不给他出口,只对作息有要求,而且条件很宽,12点前睡觉,尽量遵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其它可讨论但不做要求不做限制...1年,“抑郁倾向”烟消云散,学习不好是自己的原因了,自己反思去吧,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小娃青春期,和娃妈数次有小对抗,我遥控调节,同时让娃妈放手,可别毁了我的成果。小娃沉静,心态稳的一批,自主性很强但内敛,外人看不出。
【 在 ruduo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阳光、活跃都是外在表现,人的内心特别复杂,真正好的品质我觉得是沉静、冷静,这个和阳光活跃一般难以兼容。
: 你家娃妈这么赞誉大娃,可能也是流行文化中,妈妈对儿子的期望普遍如此,里面有很多感性的因素,比如潜意识希望儿子受欢迎。当爸爸的会对儿子有纯粹男性的评价体系,这个一般更理性,受不受欢迎完全不重要,关键是个性卓绝、敢于坚持自己的路。
--
FROM 221.223.193.*
你家的故事跟宫斗剧一样
我家一直是三口人,双方老人没帮忙带过娃,我辞职带到娃20个月上幼儿园才上班,爸爸工作自由点,我送娃他接。上中学前娃跟着我们自驾几万公里,每个假期都出去玩;中学后叠加疫情,放假就宅家了。三口各干各的,出门也是自己整理行李、看管自己的东西,一般只有我丢东西,他俩都有轻度强迫症、自己东西看得死死的。娃学习也是自主安排,我们干涉不多
【 在 scubawh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外在表现有装饰性。
: 初二下学期,大娃反转,娃妈跃跃欲试,重新接手,摘了胜利的桃子,出场开香槟...之前那段不堪都是我掌管期内。
: 在高一,娃妈再次监护大娃,结果两人都搞了个抑郁倾向,医院这么诊断利益最大化,没毛病。事后会想,如果没有娃妈高一的收紧管理,是否不会跨入拐点再入不可限制的电子游戏及社交的坑?难说吧!
: 高二我陪护大娃离京,把管理得很好的小娃交给娃妈驻守北京。
--
FROM 183.241.154.*
是给客观现实,娃妈是夸得多,做得不好贬得多。
我是不夸不贬,做得好没啥的,做得不好也没啥。
我是预防犯错,事前存在犯错逻辑时会批评,事后错误铸成却从不批评,要求接受错误承担后果从头再来。这是我原生家庭的自发行为状态。娃妈原生家庭的做法是相反的。
我从不给娃屈辱,屈辱是娃对外界的感受,我是帮娃化解屈辱的根源,因为屈辱是意识形态上的且是自己生产的,接受它才能认识它的本质,才能清除它。
你这阅读理解有偏向,接受屈辱并不是生产屈辱。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挺难,家长一个使劲夸,一个给屈辱
: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