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仅讨论。
1. 第一点,不是很认同。生活中的语文和语文考试,差距还是很大的吧?俗话说:听话听音。这一点,我从小就被父母教育,所以在这方面没问题。但是遇到阅读理解,就抓瞎了,我会想到很多,但应该是哪点呢,就把握不住了。而且现在听话不听音的人也不影响生活啊。反倒是跟这类人对话的人恼火,哈哈哈
还有理解是一回事,表达又是一回事,我答不好阅读理解的题,还有一个原因是就用词不准确,比如跟高兴相关的有很多词:兴奋、喜悦、激动...答题时常常不能准确使用,主要是想不起来。基本功不行吧。毕竟,我小学语文老师是民办老师,就是村里的一个普通农民。我整个小学就认识了一些字,会背一些古诗、课文。老师从没讲过阅读理解怎么答题,作文怎么写。我记得考卷上的作文只有5行,写满就行。满分5分,老师一般都给3分,写的特别好给5分。所以整个小学,我都没把语文当回事。数学还好,是对是错,很容易搞明白,错了改对也很容易。所以,老师都不靠谱时,靠小孩子自己搞定,语文和数学,那肯定是数学容易。。。
2.第2点,我很认同,也是我高中时自己琢磨出来的,现在也这么跟孩子讲的。其实学校老师也这么跟学生讲,至少我孩子的老师也这么说过。她还说如果自己表达不好,就抄文章的原句。
3.第3点,这个对我有点难。本身就是语文困难户,对语文望而生畏,“勇敢实践”几次,结果还错了,孩子都抱怨我了。
4.第4点,我认为“水平问题”是存在的,我就是。我幼升小,语文50分;初中才知道有人写作文能把其他人感动哭;高中才知道“诠释”这个词;高考90分。我从初中开始努力学习语文,结果就是高考刚刚及格。痛!非常痛!我的问题自己也反思过,读的书少,家里穷,唯一买过的课外书是初中买的一本英语语法书。其他都是啃学校发的教材、练习册。后来上大学后,有图书馆,又发现自己读书一目十行,更关注故事情节,因为我情感丰富,即使一目十行,记不住词语,也能感动的稀里哗啦。不过表达不行,到使用时就卡壳了。
5.第5点,不同意。理科讲究举一反三,花半小时弄懂一道题,类似题就懂了,所以半小时不仅仅是一道题,是一类题、或一个定理。而作文,这个太不确定了,一方面,出题类型很多,如果出题不是你擅长的,不就白干了吗?另一方面,自己的发挥水平看当时状态,这也很不确定啊;还有评分是判卷老师决定,相对来说主观方面因素很大。因为喜好不同啊。有人喜欢朴实的语言,有人喜欢华丽的语言。总得来说,理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更加客观。语文更主观,更不好把握。看儿教版,家长贴一篇作文,下面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
总之,家长可以辅导,但水平还是有要求的。比数学要难得多。
【 在 ld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话短说尽量不展开:
: 1.语文是每个成人都具备的技能,普通人群中这种技能的差距要比数理化技能差距小的多的多。
: 2.为什么一般孩子语文得120就是个门槛,原因是120=75+75*0.6,其中0.6就是所谓的主观题标准答案中的“酌情”。你只要别让判卷老师用到“酌情”这把尚方宝剑,那么语文分就会提高。
: ...................
--
FROM 221.2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