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叫摩擦力的问题,后脚是向前的,前脚是向后的。(地面对脚的摩擦力)
: 这样,摆个走路的姿势(你都不用走),后脚用力向后蹬,感受一下地面对你前脚的力量(一定是向后的)。
: 另外,生活中有些人走路(尤其穿拖鞋或者增高鞋)的时候,老是啪嗒啪嗒的拖地走路,实际上咱们大部分走路累的时候也喜欢前脚落地的时候拖拉一下脚后跟(鞋子会往前滑动),所以带来的就是向后的摩擦力。阻止前脚向前滑动的趋势。
: ...................
我的理解是,人的两只脚在行走时,要么处于前脚,要么处于后脚。但是,如果静止在一前一后,就没有摩擦力。所以理解的时候,从双脚并拢静止开始,前脚往前必然有个向前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但落地的时候要么滑行往前但速度下降,要么瞬间速度为0,好像可以用动量守恒原则或者惯性。动量从mv到0或者减小,必然有个反向的动量对冲才能实现,这个动量的符号与前脚运动速度方向相反,摩擦力F=德尔塔mv,即动量的增量,所以摩擦力和v与向前的v相反,为向后,而后脚想从静止到v,必然需要有个和v方向相同的力才能实现,这个力也只能是摩擦力,所以摩擦力向前。
我记得高中受力分析,特别强调,把哪些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哪些是内力,哪些是外力,才能搞明白。人体自己的骨骼爆发力是无法使自己运动的,都是作用到地面,用地面反作用力才能实现。这是我的理解。大学物理后,再也没看过物理书,但看一些网上的受力分析,在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还能蒙一蒙,但真遇到力学分析很复杂的时候,真不知道从何入手。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20.244.220.*
FROM 120.24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