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公历转农历怎么个计算方法?
看节气啊
农历有节气啊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家农民朋友种地看初几呗
:
--
FROM 1.202.141.*
祖冲之16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了。
在冬至之前,只要有太阳,就测一下影子。计算一下,就可以直接预测冬至日的准确时刻,不用等到冬至日才知道。
“大明五年十月十日影一丈七寸七分半,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丈八寸一分太,二十六日一丈七寸五分强,折取其中,则中天冬至应在十一月三日。求其蚤(早)晚,令后二日影相减,则一日差率也,倍之为法;前二日减,以百刻乘之为实。以法除实,得冬至加时在夜半后三十一刻,在元嘉历后一日,天数之正也。”这段话用白话文讲就是:大明五年十月十日测得影子长度为10.7750尺,十一月二十五日测得影子长度为10.8175尺(“太”是古代记数法中的一个符号,代表所记数的最小单位的3/4),二十六日测得影长为10.7508尺(“强”也是古代一种记数符号,代表最小单位的1/12)。冬至应在十月十日和十一月二十五日之间正中的那一天,即十一月三日。求冬至在十一月三日的具体时刻,令后面两个日影长度相减,就得到了一天之内影长的变化(即一日差率=10.8175-10.7508=0.0667),让这个数值乘以2做除数(即“法”=0.0667×2=0.1334),再让前两个日影长度相减,用其差乘以100刻做被除数〔即“实”=100刻×(10.8175-10.7750)=4.25刻〕,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得到冬至准确时间在十一月三日子夜31刻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雨天呢,怎么办
--
FROM 111.205.49.*
平气定气之争在南北朝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历朝历代只有在推算日月食这些需要精确计算的场合才使用定气法,而在实用层面,颁布历法时一直还是用的平气法,直到清朝制定历法时才彻底改为定气法。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记得平气改定气,大概是宋明左右的时候
: 而不是清
:
--
FROM 159.226.155.*
赞
农历就是高级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压根没看懂我在说什么。
: 所谓千年内夏至只差一天,是地日公转的客观规律,以及我们衡量问题的标准。我们以年为标准,要求月的取整算差(注意不是误差)小于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不是公历的功劳——因为中国农历早已应用到这一规律了。太阳历包含在农历之内,而农历认识到的年的误差,也远远早于公历。
: 一年接近365天又四分之一天,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中国古代很早很早就发现了,而且运用到历法了。你不懂是你的问题,不是中国历法的问题。《
: ...................
--
FROM 1.202.141.*
所以啊。节气就是阳历,也是农历的一部分。
农历=阴历(月地规律)+阳历(地日规律)
阴历规律:月相,月球自转,月球绕地公转
阳历规律: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黄赤夹角,节气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节气啊
: 农历有节气啊
:
--
FROM 111.205.49.*
然后你在知道他要一遍一遍重复“在我这阳历=公历”
的情况下勾引他一遍一遍重复“在我这阳历=公历”^_^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许他是明白
: 但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要建立一个公共认知的正确的基础上的
: 就如同,我们讨论欧式几何,是建立在欧几里德五个共设的基础上的
: ...................
--
修改:adoal FROM 183.157.161.*
FROM 183.157.161.*
你是不是回错人了........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啊。节气就是阳历,也是农历的一部分。
: 农历=阴历(月地规律)+阳历(地日规律)
: 阴历规律:月相,月球自转,月球绕地公转
: ...................
--
FROM 1.202.141.*
好
我的错
我认输
【 在 ad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后你在知道他要一遍一遍重复“在我这阳历=公历”
: 的情况下勾引他一遍一遍重复“在我这阳历=公历”^_^
:
--
FROM 1.202.141.*
我知道你懂。
但是你前面回复我说农民不看公历,看节气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是回错人了........
:
--
FROM 111.205.49.*
我再补充一点。
农历其实还不止阴历,阳历。还有更多的元素。比如干支。
干支的发明是特别伟大的。因为干支60年一个轮回,没有例外。
阴历,阳历,都是对客观规律取整,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打补丁。这个补丁就造成了回溯的困难。几千年下来,阴历闰了多少回,谁能知道?阳历闰了几回,也要经过复杂的计算。
那么追溯历史,靠阴历,靠阳历,都有误差的可能性。你还要面临古代历法调整的问题,漏掉一个参数,很可能就差1天。要是遇到儒略历换格里高利历的时候,还要差个10天或11天,乃至更多(东正教)。
而干支就是妥妥的60天一轮回。所以我们才可能推算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再跟天文观察到的天象一对照,齐活。
【 在 lobachev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
: 农历就是高级
:
--
FROM 111.2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