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坚持论文标准是普通年轻人出头的唯一机会
同意,论文还是要的,但是也不是现在这种要法。应该合理和适度。比如集成电路吧,完成设计流片测试一个周期至少需要7/8个月,这还不一定获得出论文的结果。加上研究生上课至少大半年,写毕业论文,如果再加上要写论文,找工作,那留给真正做课题,真心没有多少时间。
【 在 jeos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那必须的,不建设自己的祖国,那就枉为人了!
:
: 但是现在各种瞎指挥,其实里面有很多问题的
: 特别是有些人打着“国家需求”的旗号,压制真正思考问题的狄青、掩盖自己不学无术的本质
: 这就跟 建设祖国 背道而驰了
:
: 我觉得,年轻人,认准了自己的方向,踏实的干就行:
: 1)不要 唯论文,不要追热门 灌水,更不要花钱去发那些 掠夺性OA期刊,但也 绝不是 不写论文——因为 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产出的主要形式之一!(小论文,三两年写一篇、大论文三十二十年写一篇!)
: 2)不要 盲目跟“大需求”,因为 有不少 需求是伪专家忽悠出来的!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dmi K20 Pro Premium Edition」
--
FROM 111.121.92.*
可以把业界的牛人都拉进来评审,看看实际水平,保证把真正有潜力的人才识别出来。
【 在 crazy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年轻人有机会,不断新老交替,维持新老平衡,科学界才有活力。可以完善代表作制度。例如杜绝论文互相挂名,只有独立通讯且挂最后的文章允许作为代表作。
--
FROM 174.112.193.*
其实我和下面那位朋友观点有点相似,和企业打交道有的时候也挺不爽。企业有的时候就想化最少钱把东西拿着,甚至空手套白狼。
【 在 Biodie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 和私企合作,首先还是要技术过硬,至少要优于现有的技术。和国企不知道,没和国企合作过。本青的几个产品都是,实验室的小样出来送企业测试,合格后,直接签合同采购大量的。不排除其中的一些利益往来,但如果技术不合格,是没有人愿意为你背书的。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dmi K20 Pro Premium Edition」
--
FROM 111.121.92.*
至少几个方向是对的。
一是重质不重量,提高代表作权重;现在高引很多,但不能证明价值,很多事论文总数和文献引用通胀造成的,要把水控制住,真正好的自然也就浮出来的。二是更加重视教学和学生培养的权重; 三是引导应用学科的科研资源服务工业界。
【 在 crazy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年轻人有机会,不断新老交替,维持新老平衡,科学界才有活力。可以完善代表作制度。例如杜绝论文互相挂名,只有独立通讯且挂最后的文章允许作为代表作。
--
FROM 58.31.117.*
我知道你的领域了,可是如果是提供算法,别人太容易直接拿走了
【 在 Biodie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是说只有我一定能做,但至少我能做到人家企业要求的标准。别的不说,我的一个客户,一个催化剂,目前最好的是巴斯夫的,但人家不给国内供货,于是筛选了国内很多供应商的产品,没有一家效果达到巴斯夫的水准的,他们优中选优,用了国内的一家公司的产品,他们在这个供应商面前没有丝毫议价能力,后来他们让本青去开发,本青不辱使命,几个月的时间开发出来了,产品指标达到巴斯夫的水准。另外一个客户,据他们介绍,他们要做的产品目前只有国际巨头亨斯曼能做,催化剂是日本一家企业独供,连催化剂样品和组成信息都搞不到,然后他说找到本青,提出技术和经济指标,本青也不辱使命,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小试开发完成,准备今年工业化放大。我相信很多高校的老师都能做,都有能力能做,但很多老师一头闷在屋子里灌水,不去外面和企业交流,怎么会得到一手的信息呢。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dmi K20 Pro Premium Edition」
--
FROM 111.121.92.*
可是也不是以论文为导向啊。他们没有说3年一个聘期,没有多少论文就降级或走人吧。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研究纯数学,纯物理啊。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是以应用为导向吗?那纯数学和纯物理的研究是不是都该被砍掉?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dmi K20 Pro Premium Edition」
--
FROM 111.121.92.*
赞
【 在 Biodie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鸡毛淡,本青34岁,一作论文至今才4篇(2007到2019年),讲师一个,博士毕业去小型私企上一线工作三年,后入职普通大学当讲师,现在啥纵向基金都申请不了,全因为没啥文章。但这不妨碍本青现在在工业应用界混的风生水起。进入高校后一心瞄准应用研究,踏踏实实,不搞那些虚的东西,三年时间,本青单枪匹马亲自做实验,跑应用,愣是杀出一条血路,迄今为止差不多十个成果工业化,自然收入还是不错的,在一个企业当顾问,每月的顾问费就差不多4万左右(今年一月份刚谈好的)。所以,不要博士一毕业就去拼论文,各有各的路,找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
FROM 114.249.118.*
都是外行指导内行,一堆垃圾水文有啥用,更何况很多垃圾关系户文章倒逼非垃圾的发文空间
但科研的评判标准就是很难定义的,且国内的共同体评价体系更是学阀垄断,外文论文好歹还是国内学阀手伸得比较少的地方(也开始伸手了)
国家不如更进一步,给更多人以机会,例如项目的钱少些惠及的人多些,项目的命题少些自主性强些,其实科研的进步取决于那些有天赋有兴趣无太多功利性的人,但现有的各种玩法恰恰是对这些人的精准打击。这些人对占有很多钱很多资源没有那么执着,但现有体系很多时候是赢者通吃、输者饿死。
【 在 crazy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年轻人有机会,不断新老交替,维持新老平衡,科学界才有活力。可以完善代表作制度。例如杜绝论文互相挂名,只有独立通讯且挂最后的文章允许作为代表作。
--
FROM 120.244.174.*
也可以把现在的学阀们也再评审一遍
【 在 tangts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把业界的牛人都拉进来评审,看看实际水平,保证把真正有潜力的人才识别出来。
--
FROM 220.194.106.*
搜罗信息,打电话,亲自去企业拜会,有个几趟,就脸熟了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跑应用?
--
FROM 117.1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