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啥学术圈崇洋媚外依然这么严重
我已经说了,有国外经历,没成果的....。
那么好的平台,都没什么成果.....。你觉得能力强?
国内确实有刷成果的,难道国外就一下子现在这样?还不是时间长,经历各种状况,逐步完善,到了现在?
国内有问题,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国外!
近些年,比如论文查重等兴起,学术环境已经好不少了,只是发展时间短,和欧美比,还有不少需要发展完善。比如你说的,正好说明中国也需要形成几个类似NS等这样核心,大家认同的学术顶级期刊。专利等也类同。
我明白你的意思,现在国内的太多的信不过。现在信不过,可以先以国外某些大家认同的期刊为标准,无论国内国外,能达到的就视为成果之一。而不是有国外经历,啥都没有也认同!
【 在 heartwho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果也有玩法,有一阵子破四唯,后来阻力很大。
: 什么才算成果,要产业化?很快就有一批大牛和企业签协议号称产业化,企业把自己的利润算作大牛的成果效益,大牛借助名气帮助企业从各个上级如省里、部里、国家合作经费,企业因为大牛的参与获得了名利,大牛借助企业盖章的收益获得更高的名望,相得益彰。
: 要玩文章人有文章,要专利人有专利,要产业化人有税收,到头来还是文章对屌丝青椒而言有一丝公平性。
: ...................
--
FROM 120.198.56.*
每年把卡脖子列表实时更新一下,就可以指导出国的年轻人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方向了
【 在 bianhua1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可以说中国落后,现在国外又高在哪了
--
FROM 111.42.148.*
核心的是学不到的,比如光刻机 军工 航空,其他看文献就行 解决卡脖子还得靠自主研发
【 在 ren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年把卡脖子列表实时更新一下,就可以指导出国的年轻人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方向了
:
--
FROM 101.41.150.*
你说的都是普遍现象,我见过一个组 材料基本是没那功能的,哈哈
【 在 heartwhole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土博士有些很优秀,但是也有很多玩法手段多到眼花缭乱:
: 一般能混出来的土博背后都有一个大牛,提供资源,土博只是具体实施的人,把其他人的想法嫁接到一个人身上,重点培育一个人接班。可以听听超过五十人的大组里,混不出来的博士的牢骚。这样的土博成果你怎么看?
: 大老板天天和编辑吃饭,和国外大牛串通,挂名,这样的土博的文章你怎么看?
: ...................
--
FROM 59.71.244.*
对的,整体水平不等于个人水平,不过人的固有印象不会很快改变的
【 在 yilongz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欧美科技水平比国内还是高一截,这不否认。
: 但这不能成为引进人才的必要依据。现在很多要求有海外经历(几乎是必要条件),才会招,给资源等。
: 更合理的还是应该看过去的成果和贡献,国外的有一些并没有什么成果和贡献,只是因为有这种经历,就比国内有一定成果和贡献的受优待,这肯定不合理。
--
FROM 120.197.222.*
国外是没有团队给他打工的,此外国外博士期间上课虽然少,但是质量高很多,好多老师不喜欢灌水,造成博士毕业时候3-5篇论文都算多的。
【 在 heartwho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果也有玩法,有一阵子破四唯,后来阻力很大。
: 什么才算成果,要产业化?很快就有一批大牛和企业签协议号称产业化,企业把自己的利润算作大牛的成果效益,大牛借助名气帮助企业从各个上级如省里、部里、国家合作经费,企业因为大牛的参与获得了名利,大牛借助企业盖章的收益获得更高的名望,相得益彰。
: 要玩文章人有文章,要专利人有专利,要产业化人有税收,到头来还是文章对屌丝青椒而言有一丝公平性。
: ...................
--
FROM 59.71.244.*
从来不觉得国外的水平高,国外最能水而已
【 在 pkucannot 的大作中提到: 】
: 崇洋媚外这个词太严重了,这个就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声誉,国外的确实水平高。现在国内的声誉慢慢变好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s Plus」
--
FROM 120.244.60.*
这个跟为什么很多公司只要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是一样的道理
【 在 bianhua1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些人才项目要求连续3年或2年海外经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 如果一个土博学术成果明显多于海归,那还是在国外玩儿几年的更优秀?事实上往往博士毕业时没啥成果,找不到教职的才去做博士后
: 这几年疫情情况下,出国的少了,倒是有利于国外的存量博后回国了
: ...................
--
FROM 112.6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