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快要笑死了
我也建议过,大家都忙的没时间交流,不如买点盒饭来会议室边吃饭边瞎聊天,好像搞过一两次就停了,不知道为啥
【 在 heio 的大作中提到: 】
: 青年教师提议系里举办一些沙龙活动,方便老师们熟悉交流
: 然后学院行政解决的办法是
: 每期沙龙形式 每个青年教师作20分钟学术报告然后讨论
: ...................
--
FROM 222.129.32.*
【 在 ghost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建议过,大家都忙的没时间交流,不如买点盒饭来会议室边吃饭边瞎聊天,好像搞过一两次就停了,不知道为啥
好吧,也许国内的环境确实搞不起来
--
FROM 222.129.5.*
【 在 victorl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是一个课题组内的教师搞搞还是可以的,
: 想扩展到更大范围,大概率搞不成。比如说,年轻教师之间可能觉得需要多交流一下,但年长的教师的研究方向、思路这些基本都比较稳定了,估计也没有和年轻教师(特别是其他课题组的老师)讨论的兴趣。
:
组内每天在一块聊天的机会很多啊
其实我觉得这种活动是一个组织的文化,也不一定有什么目的。但听大家说都搞不起来也许我们就还没到那个份上。
--
FROM 222.129.5.*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支部书记去说
嗯
--
FROM 222.129.5.*
【 在 mam84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国的评价体制很奇葩,促使合作向奇怪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同单位的合作,最后只能算到一个人头上(成果不能重复申职称呀什么的规定),就是变相不鼓励合作。另一方面鼓吹大团队大成果,造成大量近亲繁殖。实际上,前者是成本低、效果好的合作形式,结果不鼓励;后者做做工程性质的可以,但近亲繁殖不利于思维发散出现深刻的原创成果。
: 上面的规矩不改,沙龙什么的最后就流于形式。我很期盼大量尚存初心的青年教师,始终坚持简单、纯粹,慢慢改变这些不利的局面。我自己也会一直努力。
说的很有道理,要说现在个人发展不和系里交流完全没问题。现在就是感觉一切都是利益驱使,没有生活,没有文化氛围。
--
FROM 222.129.5.*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管盒饭,结果学生来太多盒饭领光了
对,这也是个问题。
在国外时加上学生也就那么点人
--
FROM 222.129.5.*
我们学院有茶点休息,每周一次,没人去。
【 在 Vigee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学术沙龙还可以设一个茶点休息时间啊
: 免费咖啡一点点心随意讨论
: 当然国内很难,本单位不少人提议过,最终都没设
: ...................
--
FROM 114.254.10.*
学生可能只是为了饭才来。。。
【 在 heio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这也是个问题。
: 在国外时加上学生也就那么点人
--
FROM 120.36.101.*
结果发现是大家都很忙,交流不会来或者来几次就不来了,如果是分钱分实验室分项目,那肯定都回来。
现在的考核制度,不同课题组互相抢饭碗,趋同化越来越严重。 之前一起合作过,结果没过多久,人家自己干了,为了说他们自己的方法牛,还在某会议上说我的方法有问题,会议上的都是外行,根本不知道再说什么,问题是他们没看懂我们的方法,他们自己还有一些理论的问题,我也不好意思或者懒得指出来。
所以不要胡乱建议,一般都是年轻不懂事的以为有梦想的才会建议,经过毒打的都知道默默做自己的事情,把论文和专利自己申请了再说,或者绝活自己留着。
惯看秋月春风的感觉,一般都是有师承关系的课题组才能运转下去(学阀的形成),几个年轻人或者年龄差不多的,不过几年,肯定因为利益纠葛分道扬镳。
--
修改:universe2015 FROM 117.32.153.*
FROM 117.32.153.*
贵院不错!看来国内是没有这个氛围吧
【 在 babu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学院有茶点休息,每周一次,没人去。
--
FROM 106.3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