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回家发现很多以前的学渣考上名校博士成为教授。
【 在 gee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发言能看出你逻辑一塌糊涂,985的学霸看不上你,来得都是学渣,你居然还有优越感,觉得985不过尔尔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这位老铁,我陈述的是自己的感知,是基于事实的,你想多了,也想偏了
--
FROM 120.245.122.*
有些是出国读博了,没有海优就不回来了
有些是国内读博,毕业后退圈不搞科研了
以前top2博士大多是去其他985、211发展,现在很少很少了,去了会被地头蛇学阀欺负,混的还不如他们的二三本弟子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Coding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top2 top5的人都去哪里了?
--
FROM 27.17.160.*
这不很正常嘛。
你高中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有几个报考师范院校的?
你大学时期最优秀的同学有几个留校当老师的?
top2的本科生瞧得起外校考来的硕博吗?top2的老师是不是自己也在说论悟性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
只不过是更优秀的人另觅高枝,被后面的人替补上去了而已。至于社会地位,受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是人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个没办法。
【 在 kevinjosep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科学历不好,高中给人的感觉是数理化不好,很笨的那种。
: 目前地位已经超过班上top2 top5本硕了
--
FROM 223.72.65.*
是的。而且,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聪明人要不是那么聪明,情商反而可能会更高一些。说到底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智商不足以让自己比较好的生存下去,自然就要靠情商来补了,否则就是社会竞争淘汰的对象。
【 在 Pcpop2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所谓的研究本来对智商要求就不高,当然也不是说智商低就行,而是普通人的差别在做研究这件事情上差异不明显。
: 大多数研究需要的是能坐得住,聪明的人很多时候还真坐不住。
: 同时,所谓的学渣一般会比所谓聪明的人情商更高,聪明人容易清高,而高情商不清高在学术圈是硬通货。
--
FROM 223.72.65.*
高考仍是智商试金石,但是智商不决定后续的发展,综合能力更重要。
【 在 kevinjoseph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我这种认为高考是智商试金石的我刷新了三观。
--
FROM 27.18.0.*
迪庆高考都是二十多年前了,不能老提,还不许人家学习进步了?
--
FROM 117.136.56.*
你说的有道理,尤其是最后对二本、985和211学生的评价。
但我想补充一个猜测:往往突破性成就还是985学生做出来的,懒散当然不可取,但自我,有可能是把双刃剑,不这样就很难有天马行空的新想法,也就不太容易作出突破性成就。当然了,能有突破性成就的是极少数,大部分在这条道路上是当了炮灰或者试错品。
你说的211学生更具培养潜质,应该是指按部就班地做一些推进型工作,这种工作有一定的价值,出成果的概率也更大。
【 在 Leyanr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哥们就是其中之一,二本出身,混迹在一堆中科大、南大、中大、吉大出身的同事中间,内心也自卑。名校出身的同事评教授答一两次就上了,我答了四次。
: 事实上,读研期间导师也是优先器重名校来的学生,除非他们实在不成器,二本来的学生多少会被隐性歧视,因此二本出身的人想咸鱼翻身必须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过程很艰辛,而且是绝度少数,并非老铁们说的那么普遍和简单。
: 我现在也带研究生,985来的学生确实基础好、悟性高,但他们往往想法太多,比较自我和懒散,不堪重用;二本来的比较听话,但资质相对较差,悟性低,也无法委以重任;反倒是211来的,资质和专注力往往都俱佳,更具有培养潜质。当然,以上是我的个人浅见。
--
FROM 223.72.65.*
有真才实学的人完全没必要用假大空的sci证明自己。
【 在 liplip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择手段。
: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 正常,第一学历好的是真有能力的人,根本不混没啥前途充满假大空的科研圈。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16.2.218.162
最好没问题呀,也不是唯一标准。
【 在 perfectd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定终身
: 别人后面翻盘也行吧?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16.2.218.162
优秀生源计划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
FROM 117.17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