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点蛮对,但还有些点没有触及灵魂。
1. 我国从来都是上级喜欢可量化的KPI考核,下面又非常擅长凑数可量化的KPI考核,从高考考研,到SCI职称评奖,甚至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评选,科创板上市,全看的是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凑到这些指标,只好提前规划,专门往指标上面凑。学习不求懂,只求分数高。科研不求精,只求论文数量与IF,企业上市,连销售和利润增长都要满足一定曲线,不做哪能达标啊。
所以产生了大量指标考生,指标规划师,凑指标专家
2. 我国比较追求全产链,不是指啥都做啊这里,指的是,阳春白雪的也想要,吃苦耐劳的也想要,低利润的也要,高利润的也要。人家美国日本很清晰,只要高端的,低端不考虑或只考虑用外包的形式,规则也好定,而且因为玩高端,比较容易玩得高大上有秩序,不内卷。咱这不就乱成一团,又想弯道超车,又想抢产能,又想产学研,又想风投推动,张口就是国际领先的成果。一大堆子外行领导,听过光刻机这个词就敢搞芯片,不搞哪有政绩呢。
3. 官本位,这个不能展开说,有这个在,确实不利于科学这种自由探索的事情推动
【 在 flameblue 的大作中提到: 】
: 1,我国科研评价学美国,但我国需求跟美国不一样。美国已经吃透的科学技术,我国还没掌握。美国人只考虑探索全人类意义上的未知就好了。我国还需要花很大资源来探索国外已经掌握而我们还未掌握的东西,也就是所谓卡脖子技术。这部分不能用跟美国一样的标准来评价。
: 2,纯基础研究,探索人类新知识这部分,可以用论文来评价,但是人数不要太多。多了就内卷,鱼龙混杂就给了投机分子机会。
: 3,卡脖子技术研究,应该以市场检验为主。
: ...................
--
FROM 124.12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