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存在一个是不是拿自己个人的成果进行评审的问题
35岁-,说工程应用恐怕有点早,还在基本的理论积累阶段
35岁以下,如果还是拿着学阀团队的第一作者论文的成果进行评价,那好了,单打独斗
的35-的人,根本不可能是这些人的对手,如果限定是唯一通讯作者的论文,可能还能给
体系外的年轻人一点机会,或者逼迫学阀不能啥论文都要占通讯或者并列通讯,也算是
变相的推恩令。
以后学阀子弟就是20岁拿本科资助项目,25岁拿博士资助项目,30岁拿博后资助项目,
35岁拿这个所谓青年项目,40岁拿优青,45岁拿杰青,50岁开始冲院士,通天大路都铺
好了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好几次文件有“研究真问题”的提法了。说明上面在科技战形式下,还是坐不住的。最近老美AI的突破,上面都开几次会了。对真突破是渴望的。
: 35岁以下倾斜经费,动机是迫切的,想做真事情的人冒出来,对学阀现状-研究假问题交假成果,是不满的。
: 虽然动机值得肯定,但是可操作性有问题,35岁人才谁来遴选?还是按老一套标准,那又回到学阀的那一套游戏里了,甚至他们可以玩隐政策,比如华科的博士生基金申请,只通知大佬学生,逼的普通学生在知乎吐槽。
: ...................
--
FROM 159.22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