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转载)
十九世纪中叶才算是废除了奴隶制度。大家说说看。
【 在 luoxiaod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gadfly2012 (gadfly2012),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8 23:35:35 2024), 站内
: ...................
--
FROM 120.219.40.*
“仲尼曰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孔子因为人俑太像活人了,用人俑来殉葬都反对,又怎么可能维护人殉?
--
修改:xfsunnysm FROM 223.70.180.*
FROM 223.70.180.*
常见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孔子对殉葬历史有误解,认为先俑后活人,用活人发源于用俑,所以对用俑的很痛恨。
另一种解释, 礼记讲:“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
意思是陪葬用明器是合适的,而用实物就更接近于人殉了,如果再造俑陪葬,那就更接近于人殉了。所以孔子反对用俑。
孔子思想是什么,是很清楚的,只要不是故意哗众取宠或者故意抹黑使坏都不可能得出一个什么孔子支持人殉的结论。
【 在 jobjec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历史上看殉葬史有三座高峰与一个低谷。
: 殷商,人殉的第一次高峰
: 西周,人殉衰落的低谷,俑殉开始萌芽
: ...................
--
FROM 114.255.230.*
太能扯淡了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shangcy 的大作中提到: 】
: 孔子说:那些最早用陶俑代替活人献祭的人,他们没有后代吗?
: 孔子的本行是丧葬业的大祭司,家族传统,从小接受的教育,他认为还是人祭好。
:
: 除非具有反思能力的人,才能对从小接受的教育进行反思,像孔子这样的人很难进行反思。
: --
:
--
FROM 123.120.52.23
【 在 luoxiaod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gadfly2012 (gadfly2012),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8 23:35:35 2024), 站内
: ...................
回复一下置顶,考古工作者测了一下头骨的钙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值,
所以怀疑头颅被煮熟过
--
FROM 111.205.2.*
哪里出土的?
--
FROM 117.129.67.*
莫名想起了K老头家多年前一句广告语引起的发散翻译
We do chicken right
本楼的关键是如何翻译“俑”和“后”?
--
FROM 58.22.123.*
孔子认为,最开始有些人用俑殉,带了个坏头,导致后来发展到人殉,这种最开始发明俑殉的,就应该被强烈谴责。
【 在 luoxiaod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点说不通吧,始作俑者,是以俑代人,总是一种进步吧,要直接废除殉葬,还是比较困难,有一个俑殉的过渡阶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 始作俑者,按照旧礼,是一种欺骗吧?就象本来用活牛祭祀,你用一个泥牛或者木牛,不是欺骗祖先吗?
:
: ...................
--
FROM 210.73.59.*
几千年这么传下来,内心里更愿意相信这个解读
【 在 colorfulrock 的大作中提到: 】
: 孔子认为,最开始有些人用俑殉,带了个坏头,导致后来发展到人殉,这种最开始发明俑殉的,就应该被强烈谴责。
:
--
FROM 58.22.123.*
百度百科“俑”,有这么一段
“俑”字考证
“始作俑者,其无後乎”,出自《孟子》。一般将“俑”理解成人形的木俑或陶俑。读罢《秦风黄鸟》和《左氏传鲁文公六年》相关段落,可知“俑”字,不是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木俑或陶俑,此俑字是“用人殉葬“的意思,类似的字还有“玟”(文王)、“珷”(武王)。即:由於(秦德公)始用人殉葬(此处的人指贤人),则後来的国君(秦穆公),不会再成霸主了(由於贤人都被殉葬了,故无贤人辅佐国君了),是以《左氏》说得明白:“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
FROM 2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