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同样讲王阳明,南京师大的教授就是比复旦的差好多
是的,一生很有成就,他可以在能力以内提供自己的经验,像zeng国藩一样,非常踏实有说服力,文字引人深思。
王阳明是有小悟的。但他提出的心学太大,自己hold不住。小悟却把心、知啊等概念拿过来,拿儒释道的东西拼凑,超出他的能力了。
他的弟子不懂,他就硬要解释,结果罗嗦了一大堆,把自己都绕进去了。这是de不配位啊,他没有能力说明白。
说他才智有多高,我是很难理解。学fo那么多年,看他的见地连门都没找到。然后说格物就去格竹子了。
格竹子,也不是说不好,起码说明老实听话。老实听话,那学fo应该有所悟处啊,可是也没有。
他那个时代,老百姓已经能看fo经了,这时候还要留下四句教,忽悠谁呢。做好你的guan啊,开宗立派,是不是僭越呢?
你说他批程朱理学,也许他能站住脚,是因为有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吧。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句大实话,你身边的人说了什么不重要,他实际做了什么才重要。你有空看看王阳明的一生经历和成就,再来回味他的话就能懂一二
--
FROM 223.71.127.*
我是看不懂为什么很多人把王阳明吹上天,在我看王已经过时了。
宣称自己看懂王阳明的,为什么不去看孔孟、老庄呢?既然看了,还看不出比王高明吗。
我只是一个带孔的石头,大风吹到我这,随它发出声音而已。单纯表达,不强求。
【 在 cococi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事儿是讲缘法的,他悟他的,你悟你的,不用强求互相理解。
:
:
--
FROM 223.71.127.*
心学是个实践的学问,不是个纯哲学、纯思辨的东西。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聪明更是没看出来,水平和一般进士没法比。你说他哪一个理论高明?举个例子。
: 知行合一、心即里、致良知,都是拼凑出来的东西,而且拼凑质量不高,解释的也肤浅,需要他标新立异吗?
--
FROM 61.150.12.*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一生很有成就,他可以在能力以内提供自己的经验,像zeng国藩一样,非常踏实有说服力,文字引人深思。
: 王阳明是有小悟的。但他提出的心学太大,自己hold不住。小悟却把心、知啊等概念拿过来,拿儒释道的东西拼凑,超出他的能力了。
: 他的弟子不懂,他就硬要解释,结果罗嗦了一大堆,把自己都绕进去了。这是de不配位啊,他没有能力说明白。
: ...................
王阳明年代,皇权和程朱理学相互利用的,皇权欣赏利用理学的三纲五常,为臣之道等等,同样理学主张皇帝要学古代圣贤、尊崇读书人,任何人都要学古代圣贤。王阳明的心学主张任何平民都能通过修心达到圣贤的高度,石破天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故被传统儒家视为洪水猛兽。王是开创一代的宗师,他的学生及后辈又分为四派。
--
FROM 58.249.64.*
其实可能就是明朝金建政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太理解说读王阳明能读清晰的人。
: 王阳明的学说本来没有新东西,说话还啰嗦,把儒释道东拼西凑另立门派。没看出高明在哪里。
: 提到王德峰,我还想说,他就是被阳明心学耽误了。他但是讲道、佛,虽然知见有差距,但大体能讲个七七八八。后来受阳明心学影响,以心学讲《大学》,真是一头雾水。
: ...................
--
FROM 111.166.196.*
赞同。人人都能成为圣贤是王阳明对于儒家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解决了儒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两大问题,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儒学的兴盛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长期以来,很多儒家学者的目的是学以致仕,不能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普通百姓并不觉得儒学理论与自己何干。心学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这一突破的意义并没有受到后世的重视甚至是受到反对,在儒家学者看来,圣贤是遥不可及的,古往今来称得上圣贤的人寥寥无几,孔孟之外,朱子能否称为圣贤尚且存疑,更不要说普通人了。而且,对于掌握了话语权的儒生而言,如果承认人人都能成为圣贤,则意味着自己学富五车可能还不如村夫野老,要承认自己多年苦读还不如他们,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因此,即使阳明在世之时,他的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的说法也并不被完全接受。有个故事就是说阳明的弟子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他其实就是在嘲笑王阳明关于圣人的观点。对此,阳明并未争辩,只是简单的说,“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阳明过世之后,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的说法更是被迅速搁置。在中国,一直有释儒道三教的说法,但在民间,儒学作为宗教的影响力远远不及佛道二教。如果后世有人能够按照阳明先生的思路发扬光大,心学必然能够在中国发挥更大的影响,有望助儒学成为超越佛、道的学派。只可惜阳明弟子未能真正继承阳明衣钵,心学也就仅此成为宋明理学的分支之一而已,不能不说是阳明心学的最大遗憾。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阳明年代,皇权和程朱理学相互利用的,皇权欣赏利用理学的三纲五常,为臣之道等等,同样理学主张皇帝要学古代圣贤、尊崇读书人,任何人都要学古代圣贤。王阳明的心学主张任何平民都能通过修心达到圣贤的高度,石破天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故被传统儒家视为洪水猛兽。王是开创一代的宗师,他的学生及后辈又分为四派。
--
FROM 114.92.86.*
能每句话都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做相当程度的努力,我也真是挺佩服你的。哪个老师也不会这样教你啊,你言论的根据是哪来的?
【 在 river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同。人人都能成为圣贤是王阳明对于儒家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解决了儒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两大问题,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儒学的兴盛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长期以来,很多儒家学者的目的是学以致仕,不能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普通百姓并不觉得儒学理论与自己何干。心学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这一突破的意义并没有受到后世的重视甚至是受到反对,在儒家学者看来,圣贤是遥不可及的,古往今来称得上圣贤的人寥寥无几,孔孟之外,朱子能否称为圣贤尚且存疑,更不要说普通人了。而且,对于掌握了话语权的儒生而言,如果承认人人都能成为圣贤,则意味着自己学富五车可能还不如村夫野老,要承认自己多年苦读还不如他们,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 因此,即使阳明在世之时,他的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的说法也并不被完全接受。有个故事就是说阳明的弟子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他其实就是在嘲笑王阳明关于圣人的观点。对此,阳明并未争辩,只是简单的说,“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阳明过世之后,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的说法更是被迅速搁置。在中国,一直有释儒道三教的说法,但在民间,儒学作为宗教的影响力远远不及佛道二教。如果后世有人能够按照阳明先生的思路发扬光大,心学必然能够在中国发挥更大的影响,有望助儒学成为超越佛、道的学派。只可惜阳明弟子未能真正继承阳明衣钵,心学也就仅此成为宋明理学的分支之一而已,不能不说是阳明心学的最大遗憾。
--
FROM 223.104.41.*
一家之言,你有不同观点可以提出来,人身攻击并不能显得高明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每句话都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做相当程度的努力,我也真是挺佩服你的。哪个老师也不会这样教你啊,你言论的根据是哪来的?
--
修改:riverhead FROM 114.92.86.*
FROM 114.92.86.*
儒家是教人少走弯路,保护自己,性价比最高的知识。并不是你文中理解的用来束缚人,让人永无出头之日的理论。转念一想就能明白的事。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和你一样的认识,我今天又看到了,实在没忍住。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就困在这个逻辑里出不来。感觉学过初中物理就能通过逻辑强行想明白儒家是怎么回事。无论体制内外,到现在儒家也是主流,还有人不明白吗?我们文化没有断层,儒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 在 river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家之言,你有不同观点可以提出来,人身攻击并不能显得高明
:
--
FROM 223.104.41.*
不是攻击,把对王阳明的评论去掉,确实每句话都是错的。去掉王阳明,是因为如果没有系统学过佛J的,很容易被王阳明迷惑,这也不怪你。王阳明心学,就是建立在他学佛几十年,连入门的门都没找到水平上的。王阳明如果不搞心学,是个有成就,高深莫测,很受人尊敬的人。如果把自己成功的干货总结一下留给后人,像曾国藩那样,也是功德无量的。结果他搞心学,我不好说他是有功还是有过,学不好就是误人子弟了。比如阁下,也没读懂王阳明一点,他是对孔子的学说不敢违背一点,这个底线起码是有的。哪像你说的那样一黑一白
【 在 river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家之言,你有不同观点可以提出来,人身攻击并不能显得高明
: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