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的新书《庄子新注新解》已上架,赠书约书评
请问如何评价《大宗师》最后一段的子桑?他的行为有什么寓意?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内容:对《庄子》内篇进行注释与解读。
: “以上海涵芬楼《南华真经》为底本;推翻以往刻板印象,重新句读;译文精准,富有现代汉语语感,不失原义;考证严谨,无一字无来处;阐述全面,无一段无论述;为照顾多数读者,生僻字注音;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普通读者轻松走进庄学大门。”
: ★沉淀10年,翻阅20000+页古籍,参考多个珍贵古本,精进7遍,全文重写。
: ...................
--
FROM 223.71.127.*
请问:
1.庄子即非凡人,为何没有交代自己的成道经历?只有一段似是而非的描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2.庄子天人境界(不知道作者是否认同这点),为何这么多年都没有交代修行方法步骤?让众生也依此成道。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内容:对《庄子》内篇进行注释与解读。
: “以上海涵芬楼《南华真经》为底本;推翻以往刻板印象,重新句读;译文精准,富有现代汉语语感,不失原义;考证严谨,无一字无来处;阐述全面,无一段无论述;为照顾多数读者,生僻字注音;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普通读者轻松走进庄学大门。”
: ★沉淀10年,翻阅20000+页古籍,参考多个珍贵古本,精进7遍,全文重写。
: ...................
--
FROM 223.71.127.*
解庄子的都不敢说自己是定论,哈哈
不过,庄子诘问说:“之二虫又何知?”又说:“小知不及大知。”
他对于二虫是贬低的态度,这个结论应当是没错的。
市面上解庄的书鱼龙混杂,很多书都是拿庄子里的桥段讲鸡汤小故事,:)
【 在 lazzy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微信读书还没上线。 我也看了好些庄子的解读。
: 每次看到某些书里的观点,说庄子没有贬低二虫,二虫有二虫的世界,舒适或逍遥,就感觉鬼扯。
: 请问,这里有定论么?
--
FROM 117.129.38.*
老兄消消气,:)
我写了一篇帖子,马上就贴出来,其中解释了野马、大鹏、风的关系,欢迎批评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就是按你的翻译,造物主没事用大口气,吹着马跑,理解为华育,那庄子写这个野马有啥意义?跟大鹏和风的关系,有啥联系?
: 如果理解为野马瞎跑,在逍遥游里,根本跟主题不搭嘎,删除了都行。他在逍遥游这段,你非跟齐物论里的地籁,天籁想类比,按你的类比,应该在齐物论里子綦那段,吹马和其他野生动,各种野生动物瞎跑才匹配,只是一个马还不充分,进行华育万物。逍遥游里大鹏乘风飞,跟老天爷吹
: 砼埽欣啾缺扔鳎抑痪醯美咸煲么蟮目谄
--
FROM 117.129.38.*
谢谢!下周日29号我会在东直门由新书店开一个庄子沙龙,可以过来玩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恭喜!请问有签名版吗?
--
FROM 117.129.38.*
好问题!我说一点儿和其他学者不一样的结论吧:
子桑之病,是少有的负面例子。过去人们总是试图从正面去解读它,想为子桑的行为找到合理性,这其实是走不通的。因为庄子对于子桑持的是批判态度。
简单地说,《大宗师》一章一共是六个寓言,前五个为正,最后一个(子桑故事)为反。
前五个故事,前三则论真人,中二则论真道,那么,子桑故事是最后一则,论人不真、道不真,这是对应的。
另外,子桑故事在《大宗师》之末,也在《庄子·内篇》前六章之末,至此庄学体、用已成,它其实是前六章的一个总结尾,和总开篇“鲲鹏故事”也是一正一反对应着的。
鲲鹏故事讲逍遥之美,子桑故事讲不逍遥之困。
如此一来,子桑故事的寓意就很清楚了。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如何评价《大宗师》最后一段的子桑?他的行为有什么寓意?
--
FROM 117.129.38.*
也是极好的问题!庄子有两个重要的主张,
其一,道可传而不可受,或者说,个人有个人的机缘。卜梁倚的故事就是这样:女偊只能告诉他一些基本的法门,然后守着他,等他自己参悟,而到了“外生”的境界之后,女偊也没的可守了,全凭自己参悟。
其二,真道不可言说,只可意会,不可显现,因为,言必有失,言必不真。庄子多次讲“大辩不言”,最后浑沌故事也是如此,儵忽凿窍而浑沌死——所谓凿窍,就是使浑沌发言,或者说,使大道显现于人前。
故此,庄子用各种寓言喻道,而不是直工直令地讲道,而且,比喻之后,庄子还要加上一句:我这都是吊诡的梦话啊,你们可别轻信。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
: 1.庄子即非凡人,为何没有交代自己的成道经历?只有一段似是而非的描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 2.庄子天人境界(不知道作者是否认同这点),为何这么多年都没有交代修行方法步骤?让众生也依此成道。
: ...................
--
FROM 117.129.38.*
解答很有见地,感谢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是极好的问题!庄子有两个重要的主张,
: 其一,道可传而不可受,或者说,个人有个人的机缘。卜梁倚的故事就是这样:女偊只能告诉他一些基本的法门,然后守着他,等他自己参悟,而到了“外生”的境界之后,女偊也没的可守了,全凭自己参悟。
: 其二,真道不可言说,只可意会,不可显现,因为,言必有失,言必不真。庄子多次讲“大辩不言”,最后浑沌故事也是如此,儵忽凿窍而浑沌死——所谓凿窍,就是使浑沌发言,或者说,使大道显现于人前。
: ...................
--
FROM 223.71.127.*
去微信读书看了,还没上架啊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有,微信读书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74.68.*
应该上架了啊?我一会儿去问问编辑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微信读书看了,还没上架啊
: :有,微信读书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FROM 117.129.38.*